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命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材料一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命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阳铁厂现代化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钢要的指示》
(2)据材料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相对封闭。生产出未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材料二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观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史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
材料三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杜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材料一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相对封闭。生产出未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摘编自《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材料二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观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史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
——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材料三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杜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摘编自《徽商的由来》
(3)据材料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纵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制衡要素、多极化要素等构成,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它同时标志着世界经济正发生着部分质的变化。
材料一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 175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900年 |
英国 | 1.9% | 9.5% | 19.9% | 18.5% |
法国 | 4.0% | 5.2% | 7.9% | 6.8% |
德国 | 2.9% | 3.5% | 4.9% | 13.2% |
美国 | 0.1% | 2.4% | 7.2% | 23.6% |
日本 | 3.8% | 2.8% | 2.6% | 2.4% |
中国 | 32.8% | 29.8% | 19.7% | 6.2% |
印度 | 24.5% | 17.6% | 2.8% | 1.7% |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据材料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变化的原因。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纵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制衡要素、多极化要素等构成,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它同时标志着世界经济正发生着部分质的变化。
——摘编自杨亚非《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素分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2.单选题- (共24题)
4.
《中国文化转型》载: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其效用自然有限。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表明
A.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思想启蒙 |
B.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不同方式救国 |
D.中国革命应由政治领域转向教育领域 |
5.
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航运,这一现象表明
A.生产集中促使传统交通工具消失 |
B.经济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
C.交通运输革新成为生产主要动力 |
D.自由贸易生产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
6.
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货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这一措施
A.刺象了经济虚假“繁荣” |
B.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源 |
C.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
D.阻止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
7.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些举措
A.加重了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
B.消除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
C.扩大了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
D.保证了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
8.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持续稳定的高速发限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克林顿“新经济”的特点是
A.实行“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政策 |
B.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
C.克服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顽疾 |
D.市场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
9.
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作者意在说明
A.国家鼓励企业竞争和垄断行为 |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
C.国家对经济干预必要但需适度 |
D.应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
A.不利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
B.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
D.加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平衡 |
11.
有学者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说:现实主义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濒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
B.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 |
C.促进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
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
12.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说明
A.英国媒炭储量巨大且主要用于生活 |
B.动力革新推动交通工具发明 |
C.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
D.新能源的采用提高了生产力 |
13.
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是指
A.多种经济责任制取代公有制 |
B.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
14.
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
A.出现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
B.探索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劳动组织 |
C.是全国农业改造运动的开端 |
D.彻底地变革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
15.
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肉类从人均19.2公斤增加到29.9公斤。到80年代末,农民每吃5公斤粮食中,有4.075公斤是大米,白面。这些现象说明
A.城市农村消费水平已经基本相同 |
B.城市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
C.民众膳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改善 |
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
16.
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或登报“声明作废”,公告示人。这说明当时
A.报纸涉及面广广告功能增强 |
B.民众普遍拥有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 |
C.政论性报刊广受民众的欢迎 |
D.报纸已成为少数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A.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
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 |
C.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 |
D.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 |
18.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
C.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 |
D.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
19.
有学者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贸易格局。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 |
B.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
C.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 |
D.导致中国对外交往走向了封闭 |
20.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运输货物至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均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这规定反映了
A.西班牙丧失了海外殖民地 |
B.法国的海上利益受到侵犯 |
C.英国与荷兰商业竞争激烈 |
D.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
21.
下表为1763—1914年列强在亚洲地区攫取的土地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世界
国家 | 增加的土地(平方公里) |
英国 | 1998000 |
法国 | 248000 |
德国 | 193 |
俄国 | 6496000 |
荷兰 | 587000 |
A.俄国掠夺最早数量多 |
B.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
C.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 |
D.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了殖民战争的爆发 |
22.
据统计从1934年1月到10月,设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向国外运出白银2.35亿元,1934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白银的走私进一步剧增,1935年仅白银向国外走私额就在1.5亿至2.3亿之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 |
B.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
C.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不彻底 |
D.官僚资本大肆聚敛财富 |
23.
《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 |
B.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
C.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 |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24.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后来官府为完成上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其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产品畅销海内外。这种现象表明
A.制瓷业产品种类日益增多 |
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 |
C.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手工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
25.
据测算,清康熙二十四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6亿亩,到乾隆去世已增至105亿亩,农作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材料说明了
A.政府鼓励农民开屏荒地 |
B.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 |
C.传统农业仍未实现转型 |
D.高产作物对抗灾有重要作用 |
26.
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中秦、汉、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封建统治对经济的干预 |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
C.王朝兴衰影响经济政策 |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