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263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3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秦始皇时代,中国吴地曾有兄弟二人渡海到日本,把蚕和丝绸生产技术传给当地人。…在南北朝时期,日本统治者曾到中国的浙江等地招募丝绸生产技工,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日本…东罗马时代,随着中国不断榆入,欧洲人也逐渐引进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大约公元六世纪,非洲一些地方在输入中国丝绸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和引进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

——摘自黄赞雄《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技术的外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国丝织技术外传的特点。
材料二:18世下半叶和19世纪初,英国企图垄断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曾颁布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口的禁令。但新技术是封不住的,一些先进机器经特许或走私出口到其他国家。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机器产品在英国出口商品中日渐占据重要地位。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在相当程度上是靠榆入英国的技术装备进行的。

——据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英国“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分析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积极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摘编自《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 政府之所以存在并拥有权力,只是因为人民造就了它并赋予了它权力,如果政府辜负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拥有当然的权利来建立一个新政府,他们有造反的权利。

——(美)罗伯特・C・拉姆《西方人文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产生于晚清,但因长期政局动荡,大学教育与底层民众基本隔绝,无法带动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需要大量工科技术人才,对高校进行调整与改造已成必然。1950年6月8日,在全国第一次高等教育会议上,被聘为教育部总顾问的苏联教育学家阿尔辛杰夫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应按照专门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中国高等教育确定了“以苏为师”、按照苏联模式重建高校教育制度的方向。1952年5月,教育部公布具体方针:“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同年,将所有65所私立院校全部改为公立。1955年,高等教育部决定调整部分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设置与分布,并将沿海一部分高校前往内地。

——摘编自郑柏松《新中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2年新中国高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年新中国高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单选题(共8题)

4.
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而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域袭击了中国海军舰船,挑起甲午战争第一战。由此可见
A.日本的对外政策反复无常
B.清政府越界导致海战爆发
C.国家利益影响了日本外交
D.丰岛海战为日本侵华之始
5.
(近代)“地方基层政权建立乡官制度。各家农副业生产所得,除个人消费部分以外,其余都应缴归国库。婚丧等额外开支,都由国库按定额发给。……想通过实施这个制度,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这反映的是
A.敌后抗日根据地
B.广州国民政府
C.太平天国运动
D.中华民国政府
6.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
唐韩愈《寄卢仝》诗中写道:“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8.
18世纪的英国,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中下层大众,服饰的颜色、款式和样式都发生了变化,服饰质地从皮革、厚重羊毛织品向亚麻、棉麻混合物、纯棉织品发展。这种变化
A.激化英国社会阶级矛盾
B.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C.促使社会攀比之风盛行
D.推动英国毛纺织业发展
9.
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有关“混合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
B.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C.其出现使“福利国家”发展受挫
D.反映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0.
明末清初有人这样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回,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从事商品交易的市出现
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1.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