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261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7

1.选择题(共13题)

1.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引文称赞了湖湘名人左宗棠为“民族功臣”,其历史依据是()
A. 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 平定噶尔丹,巩固漠北边疆
C. 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 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2.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4.
中华民国成立后,时局还在急剧变化。下面的民国史实,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宣统帝下诏退位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④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A.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
5.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国民有人生等自由D.实行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和司法)
6.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B.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C.美国和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7.
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参加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讨袁斗争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8.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他”是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干将;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A.李鸿章B.李大钊C.孙中山D.陈独秀
9.
如图所示人物活动的共同之处体现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而不断奋斗的历史。其体现的合适主题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B.近代中国人民英勇的抗争
C.近代中国不同阶层的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10.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领导人,他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民生主义”,实际就是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11.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2.
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3.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