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根据要求写出内容:
(1)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古代朝代名称:
夏(公元前21世纪)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清(1840年止)
(2)暑假所读历史书的名字:内容概述:
(3)把下面的历史概念(或事件)按时序先后整理出来:
①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②希腊民主制度的繁荣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④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⑤瓦特改良蒸汽机⑥万民法
⑦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建立⑧整体世界形成
⑨郑和下西洋
(1)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古代朝代名称:
夏(公元前21世纪)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清(1840年止)
(2)暑假所读历史书的名字:内容概述:
(3)把下面的历史概念(或事件)按时序先后整理出来:
①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②希腊民主制度的繁荣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④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⑤瓦特改良蒸汽机⑥万民法
⑦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建立⑧整体世界形成
⑨郑和下西洋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糅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出現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城广大地区。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8世紀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城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19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作用。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糅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出現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城广大地区。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8世紀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城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19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并分析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作用。
3.论述题- (共1题)
3.
(2017年新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表的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古代 |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
中世纪末期 |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
近代早期 |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
1850年前后 |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
20世纪初 |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
20世纪50年代 |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
21世纪初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单选题- (共12题)
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兴办了—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甲午战争后短短的几年间,洋务派不但扩充和增新战前已有的洋务厂矿、铁路轮船运输等企事业,而且全然新建了为数可观的各类企事业。这些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后
A.工业化的进程加速 |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C.封建体制完全打破 |
D.洋务运动已经破产 |
5.
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制造山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
B.英国成为殖民帝国 |
C.福利政策 |
D.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
7.
1960年初,苏联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
A.结束了斯大林模式 |
B.苏联农业政策调整 |
C.玉米种植面积扩大 |
D.苏共“二十大”召开 |
8.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日本9.8%。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除科技内素之外主要是基于
A.国家干预经济 |
B.实行工业国有化 |
C.计划经济体制 |
D.美国马歇尔计划 |
10.
明初打击“巨姓”豪富,强迫他们迁出本地。先将14万户富豪迁徙风阳,又将富户5300户赶至南京,拥有200亩土地的地主也数目不多。这些举措
A.有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
D.使土地兼并现象消失 |
11.
宋太宗下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宋仁宗景祐年间,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这反映出宋代
A.市坊制度依然存在 |
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
C.不抑土地兼并政策 |
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
12.
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商会简明章程》,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其中9个建于海外)和223个分会。这客观上有利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抵御外国军事侵略 |
C.政府政治现代化转型 |
D.实业救国思潮普及 |
13.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三大改造开始 |
B.实行公私合营 |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进行 |
D.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