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南京钟英中学八年级上第二阶段监测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23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13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碎梦】
材料一

【救国之梦】
材料二一组中国人的梦想
A组:“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B组: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C组: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建国之梦】材料三***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A组材料中“这场战争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指什么?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3)为实现材料二B组材料中的“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4)材料二C组材料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5)结合材料三指出***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
中国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的封建文明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种冲击是全方位的 ,首先体现在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天朝大国的美梦再也无法继续,一些仁人志士不得不思考中西之间的差距,寻求救国之道。而报刊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启蒙民众、宣传先进思想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一为(事件)失败后,                 ____(人名)、梁启超创办的报纸,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图二为    (革命政党名称)的机关刊物,该革命政党成立大会于    年8月在    (地名)召开。
 
 
图三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由  ⑥   (人名)在上海创立,该杂志发起  ⑦  运动。

 
图四为李大钊等在    (地名)创办的报刊,目的是为了宣传  ⑨  

图五所示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创办于  ⑩  (地名)。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

材料三: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东北三省沦陷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变?这一事变有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左权将军所在的八路军改编之前的名称是什么?该部队改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信中提到的“百团大战”在抗战中有怎样的地位?请根据书信内容判断书信的写于哪一年?(5分)
(3)材料三中的“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哪一军校有关?信中的“上面”指国民党中央,请问此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哪里?戴安澜将军1942年出征缅甸,与美英盟军共同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有怎样的国际意义?(3分)
(4)请结合材料,说说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2分)

2.选择题(共21题)

4.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D.《瑷珲条约》的签订
5.
某学校的学生用话剧在表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同文馆(1862年)刚创立时的一个情景,以下选项中符合该场景的是
A.校园里的男生都是短发B.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人体结构
C.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D.集会上学生都穿着整齐的西装校服
6.

为研究高压输电减少电能损失的规律,设计如图所示演示实验电路.变压器T1的原线圈接入u1=14.14sin100πt(V)的学生电源,变压器T2的副线圈接入“10V,10W”的灯泡,调节各线圈匝数使灯泡正常发光,两变压器之间的输电导线总电阻r=3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7.
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AB.BC.CD.D
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 )
A.深人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B.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D.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9.
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0.
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包括连云港市在内,规模空前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1.
一座城市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也欣然写下“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诗句。这座城市是
A.南京B.锦州C.扬州D.北平
12.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敌一万余人。滇军尹周华(石林县人)营500多人,仅1人生还,滇军健儿用血肉之躯保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领土。这次战役中国车队司令长官是( )
A.彭德怀B.张学良C.杨虎城D.李宗仁
13.
学完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看一部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可以推荐给他们?
A.《秋收起义》B.《西安事变》C.《小兵张嘎》D.《大决战》
14.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A.民主与自由B.和平与民主
C.团结与进步D.自由与和平
15.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f(x)=ax+bx2+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   )

16.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f(x)=ax+bx2+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   )

17.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f(x)=ax+bx2+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   )

18.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B.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
19.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王刚同学设计下面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重大事件
相关史实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②戊戌变法后,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
③一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② 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
 
A.①B.②C.③D.④
20.
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嫁;(四)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21.
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3.
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林则徐B.张謇
C.张之洞D.詹天佑
24.如图,在直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BAD=90°,AC⊥BD,BC=1,AD=AA1=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