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228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8

1.综合题(共2题)

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奋斗篇】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强国篇】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材料二中“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说***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又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
(4)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5)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怎样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2.
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共13分)
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921年3月)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贫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这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这一“弱点”解决后,俄国社会发生了怎样根本性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指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出现在苏俄的哪一经济政策时期?这一变化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得到作者肯定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2.选择题(共15题)

3.
据新华社报道,流落异国他乡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如下图),将在2014年秋,从挪威一家博物馆回归中国,这些石柱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雕工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些石柱流失海外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4.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
B.西方的殖民侵略
C.资产阶级民主在亚洲确立
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5.下列药品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6.
“一九三一夜寂静,倭寇炮轰北大营,蓄谋已久突发难,一夜占领沈阳城,面对残垣断壁景,中央却下撤退令,可怜一帮东北兵,别母离妻入关行,东北从此铁蹄踏,千万同胞如浮萍。”这首打油诗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皖南事变
7.
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在这里就可以卖得很好,比如卖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东西方贸易日渐频繁B.哥伦布的航行到达了东方
C.哥伦布追逐商业利润D.当地人臣服于哥伦布
8.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B.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C.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9.
1776年,一群律师、商人、教士、种植园主、手艺技师们在被称为“现代世界中最富革命性的文件”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保证要把生命贡献给北美独立事业,贡献给“一切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他们签署的这个文件是(  )
A.《共产党宣言》B.《人权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独立宣言》
10.
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长。据资料记载: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以后还在不断上升。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英国城市人口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的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D.工业革命的开展
11.
明治政府的开国元勋之一井上馨说:“化我国为欧洲帝国,化我人为欧洲国民。只有如此,我帝国方能与泰西各国齐跻于同等地位。”他的说法是指( )
A.废藩置县B.文明开化
C.颁布宪法D.四民平等
12.
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匣”。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
A.牛顿经典力学B.相对论
C.量子力学D.网络信息技术
13.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它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14.
1933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C.认为丰富的生产品种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提升
D.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15.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由此可见,此时日本实行的政策是(    )
A.全球战略B.经济强国C.和平共处D.科技立国
16.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句话中的这种“挑战”来自于(   )
A.西欧和日本B.苏联C.中国D.东欧
17.
1941年12月,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说:"现在,日本人帮助我们摆脱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辩论已经结束。我们的夏威夷四地遭到卑鄙无耻的突然袭击,美国人的思想障碍解除了。”这说明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    )
A.日美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
D.德日意法西斯结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