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无数革命先辈为了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周恩来
材料二: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部分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士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吸,坚定地趴在地上,忍者剧痛,咬紧牙关,岿然不动,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恩来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后一个“天安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材料三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指的是谁?他牺牲在什么战争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周恩来
材料二: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部分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士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吸,坚定地趴在地上,忍者剧痛,咬紧牙关,岿然不动,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恩来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后一个“天安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材料三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指的是谁?他牺牲在什么战争中?
2.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的一次改革是什么?请任写一项此次改革的内容。
(2)隋唐统治者创立完善的选拔用人制度推动了社会发展,该制度是什么?隋唐社会发展的总特征是什么?
(3)1921年,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政策是什么?1933年,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新”在哪里?美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邓小平系列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5)探究以上史实,你认为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列问题:
(1)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的一次改革是什么?请任写一项此次改革的内容。
(2)隋唐统治者创立完善的选拔用人制度推动了社会发展,该制度是什么?隋唐社会发展的总特征是什么?
(3)1921年,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政策是什么?1933年,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新”在哪里?美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邓小平系列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5)探究以上史实,你认为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3.
材料一:(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广播讲话)……俄国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全力援助俄国人民。
材料二: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到亚里亚海边的底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后面的中欧和西欧国家正“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英语国家应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势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世界仍不安宁。联合国在维和与反恐方面的作用亟待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后来形成了一个什么世界组织?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美国哪一对外政策的出笼制造了舆论?结合材料三说说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中东问题仍然是材料中提到的“地区冲突频繁”的重要表现,你认为历史上造成中东紧张局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到亚里亚海边的底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后面的中欧和西欧国家正“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英语国家应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势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世界仍不安宁。联合国在维和与反恐方面的作用亟待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后来形成了一个什么世界组织?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美国哪一对外政策的出笼制造了舆论?结合材料三说说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中东问题仍然是材料中提到的“地区冲突频繁”的重要表现,你认为历史上造成中东紧张局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2题)
5.
1934年底,中央红军决定改变原行军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发生在怀化市的()
A.新晃县 | B.芷江县 |
C.通道县 | D.靖州县 |
14.
大众牌汽车的部件来自四大洲的20多个国家,西门子5万多个产品的部件来自130个国家。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各国广泛利用 |
B.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趋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