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223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多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仮統工业的产里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増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元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哪些发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即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王朝丧权辱国,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背离世界潮流,走上了人类历史的分水岭。……而救亡图存的进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西方的进化论。维新派思想家要以“变易”思想和“进化论”,来取代传统的“中庸之道”,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复热情宣传了进化论思想,特別是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推演出的“自强保种”之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还大力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极力宣传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来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绕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摘编自《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进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闻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12题)

4.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5.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C.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6.
“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守值。”这一现象说当时该地区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民营手工业衰弱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7.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D.民族工业的产生
8.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況,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A.北方安士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
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
9.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10.
1938年2月蒋介石下令将重要钢铁厂择要迁移,由中心城市迁往重庆一带,并组建迁建委员会监督执行。据统计,从1938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迁移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约17万吨。这一举措
A.増强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实力
B.对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C.为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D.加速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的进程
11.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12.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13.
伧父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中说:“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譬有一人,其始以祖宗之产业,易他人之证券,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吾人精神界破产之情状,盖亦犹有生活的意义。”可见,作者主张
A.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B.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C.大力吸收外来文化
D.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14.
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提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休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完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15.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4.选择题(共1题)

16.

质量为4.0 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角斜向上、大小为20 N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沿水平地面运动。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为{#blank#}1{#/blank#}N、方向{#blank#}2{#/blank#};它在5.0 s时间内的位移为{#blank#}3{#/blank#}m。(取g = 10 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