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三小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20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2/7/9

1.综合题(共7题)

1.
如图,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判断。(5分)
     
图A   1842年 图B  1971年    图C  2001年
(1)图A是《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  )
(2)图B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开怀大笑是因为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
(3)图C是我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  )
(4)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足迹。 (  )
(5)三幅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也明白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
2.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
请回答:(10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却多次形成台湾问题。19世纪后期 的哪次战争导致了台湾与大陆长达50多年的分离?(1分)
材料中提到的“独特的模式”指什么?(1分)
这种“独特的模式”除适用台湾外,还适用于我国哪些地区?(2分)
这种“独特的模式”是谁提出来的?(1分)
“独特的模式”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展望祖国统一大业,你认为会有哪些不利因素?(2分)
请你展望一下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写一句美好的祝愿。(1分)
3.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4分)
(1)1951年赴北京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
(2)烈火焚烧不动身的志愿军战士——
(3)1972年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
(4)1972年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4.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8分)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分)
(2)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4分)
(3)哪次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
(4)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
5.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中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分)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上面这段材料出自于什么时候谁人之口?(1分)
(2)结合材料分析困扰“中国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归纳材料中判断“资”还是姓“社”的标准是什么?(3分)
(4)上述讲话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积极深远的影响?(1分)
(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评价邓小平?(1分)
6.
我国奉行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积极作用。
请回答:(6分)
(1)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4分)
(2)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活动的具体事例(2分)
7.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4分)
(1)在外交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伟大决策————
(3)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构想————
(4)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能够成立的基本政策————

2.选择题(共30题)

8.

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是{#blank#}1{#/blank#}.

9.

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是{#blank#}1{#/blank#}.

10.

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是{#blank#}1{#/blank#}.

11.
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B.力挽狂澜——万隆会议
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12.

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blank#}1{#/blank#}(判断对错)

13.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不放弃使用武力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D.由台湾人民“公投”
14.
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  )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
15.

甲、乙两工业基地相比,甲发展经济欠缺的条件是(  )


16.

甲、乙两工业基地相比,甲发展经济欠缺的条件是(  )


17.

甲、乙两工业基地相比,甲发展经济欠缺的条件是(  )


18.

甲、乙两工业基地相比,甲发展经济欠缺的条件是(  )


19.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

20.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
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21.
我国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
C.新宪法制定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2.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23.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24.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中,谁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
A.焦裕禄B.雷锋C.王进喜D.黄继光
25.

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中,属人文因素的是(  )

26.
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组是(  )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包产到户、引进外资、个体户
27.
我国开放的经济特区中,属于广东省的是     (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⑤海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⑤D.①③
28.

我国的民族具有{#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的分布特点,这为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29.

我国的民族具有{#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的分布特点,这为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30.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论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1.
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提出实施 (  )
A.西部大开发战略B.振兴东北战略
C.中部崛起战略D.科教兴国战略
33.

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blank#}1{#/blank#}.

34.

藏族人民多信仰{#blank#}1{#/blank#};古典建筑是著名的宗教圣地{#blank#}2{#/blank#}.

35.

藏族人民多信仰{#blank#}1{#/blank#};古典建筑是著名的宗教圣地{#blank#}2{#/blank#}.

36.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经济的发展B.综合国力的提高
C.外交政策的运用D.西方国家对华态度的转变
37.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