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
[探索篇]:
材料一:以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 1分)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1分)
[奋斗篇]:
材料二: 1921年7月,在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了中共一大,后在西部召开了“力挽狂澜”的重要会议,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大约十五年左右,将有自己强大的钢铁工业、机器制造;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2)假如你参观博物馆,展板上分为几个板块,请写出“星火燎原”的革命道路、“力挽狂澜”的重要会议、“抗日峰火”的全面抗战、实现“钢铁工业”的重要举措。(4分)
(3)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34年的起点是什么? 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2分)
[感悟篇]:
(4)回首过去的100多年,中国找到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你感悟到了什么?(1分)
[探索篇]:
材料一:以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 1分)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1分)
[奋斗篇]:
材料二: 1921年7月,在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了中共一大,后在西部召开了“力挽狂澜”的重要会议,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大约十五年左右,将有自己强大的钢铁工业、机器制造;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2)假如你参观博物馆,展板上分为几个板块,请写出“星火燎原”的革命道路、“力挽狂澜”的重要会议、“抗日峰火”的全面抗战、实现“钢铁工业”的重要举措。(4分)
(3)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34年的起点是什么? 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2分)
[感悟篇]:
(4)回首过去的100多年,中国找到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你感悟到了什么?(1分)
2.
历史见证了大国的兴衰。
材料一:“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
材料二: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开幕式在伦敦召开。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荣光”一词,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1)阅读两则材料,请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在英国发生哪两件大事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大国?请列出当时有可能展出的一项先进的科技成果。(3分)
材料三: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今天经济却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在古代时,经济文化在世界独领风骚,但到近代落后了,今天的中国经济已跃居世界第二。
(2)日本是如何走出沦为半殖民地危机的?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什么?(2分)
(3)19世纪被称作“英国世纪”,20世纪则见证了英帝国的衰落。试用史实说明“20世纪则见证了英帝国的衰落”这一观点。(2分)
(4)从英国日本的兴衰历程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治国经验?(1分)
材料一:“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
材料二: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开幕式在伦敦召开。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荣光”一词,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1)阅读两则材料,请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在英国发生哪两件大事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大国?请列出当时有可能展出的一项先进的科技成果。(3分)
材料三: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今天经济却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在古代时,经济文化在世界独领风骚,但到近代落后了,今天的中国经济已跃居世界第二。
(2)日本是如何走出沦为半殖民地危机的?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什么?(2分)
(3)19世纪被称作“英国世纪”,20世纪则见证了英帝国的衰落。试用史实说明“20世纪则见证了英帝国的衰落”这一观点。(2分)
(4)从英国日本的兴衰历程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治国经验?(1分)
2.选择题- (共21题)
3.
近代史上,英国多次入侵我国,下列史实有误的是()
A.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
B.184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了一所工厂 |
C.1860年,英国军队与法国军队一起冲进夏宫,掠夺了中国大量财富 |
D.1900年,英军进入清朝皇帝的宫殿,还在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
6.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可按如下方法得到:因为36=22×32,所以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1+3+32)+(2+2×3+2×32)+(22+22×3+22×32)=(1+2+22)(1+3+32)=91,参照上述方法,可求得20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blank#}1{#/blank#}.
7.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可按如下方法得到:因为36=22×32,所以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1+3+32)+(2+2×3+2×32)+(22+22×3+22×32)=(1+2+22)(1+3+32)=91,参照上述方法,可求得20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blank#}1{#/blank#}.
8.
某纪念馆的二、三层分为“序厅”、“历史性的决策”、“起义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光辉的征程”五部分,门楣上悬挂着陈毅元帅的手写金匾,上面书写的内容应该是( )
A.五四运动纪念馆 | B.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
C.北伐战争纪念馆 | D.百团大战纪念馆 |
9.
下面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之时。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作者( )


A.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
D.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
15.已知向量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若 {#mathml#}{#/mathml#} ,则实数k={#blank#}1{#/blank#}.
18.
西方有句名言:“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辉煌属于希腊”的是()
A.宏伟又神秘的金字塔 |
B.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
C.盛极一时的民主政治 |
D.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
21.
“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了。”架起这座“桥梁”的开创者是( )
A.迪亚士 | B.哥伦布 | C.达·伽马 | D.麦哲伦 |
22.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这是因为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
A.无线电报 | B.蒸汽轮船 |
C.手机通讯技术 | D.计算机技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