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最后以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2.3亿两白银而告终。这笔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战争的结局置换了日本和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日本靠强索中国的巨额赔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而脱亚入欧,跻身列强,走向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之路。 ——2014年1月21日《解放军报》
材料二 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自1985年后,每年“8•15”她都带领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今年3月25日,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批重要资料。这是她近年在日本走访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言及史料,包括日兵从军日记、战时图片、侵略图、信件等。她说:“日本曾经给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这是不对的,我要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
——2005年5月5日新华网
材料三 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材料一所叙述的“战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1分)这次战争与日本“脱亚入欧”有着怎样的关系?(1分)
(2)材料二中,松冈环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什么定在每年“8•15”? “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 为了正确教育青年人”请对日本政府提点建议?(2分)
(3)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可以认识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具有哪些特点?请举一个(1分)
(4)我国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2分)表明中国人民怎样的立场?(1分)
材料一 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最后以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2.3亿两白银而告终。这笔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战争的结局置换了日本和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日本靠强索中国的巨额赔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而脱亚入欧,跻身列强,走向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之路。 ——2014年1月21日《解放军报》
材料二 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自1985年后,每年“8•15”她都带领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今年3月25日,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批重要资料。这是她近年在日本走访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言及史料,包括日兵从军日记、战时图片、侵略图、信件等。她说:“日本曾经给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这是不对的,我要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
——2005年5月5日新华网
材料三 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材料一所叙述的“战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1分)这次战争与日本“脱亚入欧”有着怎样的关系?(1分)
(2)材料二中,松冈环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什么定在每年“8•15”? “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 为了正确教育青年人”请对日本政府提点建议?(2分)
(3)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可以认识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具有哪些特点?请举一个(1分)
(4)我国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2分)表明中国人民怎样的立场?(1分)
2.选择题- (共11题)
2.
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 | B.③②① | C.①②③ | D.②③① |
3.
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观点错误的是
A.两次战争都是日本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
B.两次战争都首先在中国东北燃起战火 |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 |
D.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
4.
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经济 | 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 |
中国: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开始近代化探索 | |
政治 | 世界: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
中国: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进行社会改革 |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
C.十九世纪末期 |
D.二十世纪初期 |
5.
1935年10月,***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之后?
A.井冈山会师 | B.遵义会议 |
C.吴起镇会师 | D.会宁会师 |
10.
“无论哥伦布本人的内心动机怎样神秘,他航海得到支持,全靠有人从实际上来估计证实一条科学假设后可期待得到的收获。”材料中所说的“科学假设”是( )
A.生物进化论 | B.相对论 |
C.万有引力定律 | D.地圆学说 |
11.
下列资料与“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与巩固”的研究主题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②《亚历山大二世传》
③《“明治维新”研究》
④《拿破仑法典》
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②《亚历山大二世传》
③《“明治维新”研究》
④《拿破仑法典》
A.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