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贵港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9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3/4/10

1.综合题(共2题)

1.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请回答: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当时他们组织的抗日武装叫什么?1935年,日本策划了什么事变,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当年爆发的什么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3分)
(2)是谁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分)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发生于哪一年?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3分)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请写出其中一点重要意义。(2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  ***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三  我国军队一位领导人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
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2分)
(3)出兵入朝后,我国的军队叫什么?(2分)
(4)结合你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和认识?(3分)

2.选择题(共15题)

3.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成为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矛盾D.维新派和顽固派的矛盾
4.设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a2=35,a1a3=45,则S10={#blank#}1{#/blank#}.
5.设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a2=35,a1a3=45,则S10={#blank#}1{#/blank#}.
6.
中国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日本B.德国C.英国D.俄国
7.
在国共重庆谈判后签订的《双十协定》中,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建议有
①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

1924年2月,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国立大学校条例》规定:“国立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由此推断,“国立大学”,的主要职能是(  )

9.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主要原因是
A.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关系 B.美国不再阻挠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中国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0.

设椭圆C: x2a2+y2b2=1 (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上顶点为A,过A与AF2垂直的直线交x轴负半轴于Q点,且F1恰好是线段QF2的中点.

11.
制定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A.埃及B.希腊
C.印度D.巴比伦
12.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行了圈地运动。这场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①原料   ②市场   ③资金   ④劳动力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3.
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拥护君主立宪制,重视政治制度的作用,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充分阐述了三权分立学说。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C.卢梭D.托尔斯泰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帝国主义之间争夺霸权,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法德矛盾B.俄奥矛盾
C.英德矛盾D.俄德矛盾
15.

隋朝杨尚希上奏日:“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据此,杨尚希最有可能提出的建议是(  )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雅尔塔会议,这是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它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大战发生了重大转折
B.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C.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
D.法西斯德国覆灭为期不远
17.

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