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九年级毕业生结课小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92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1/21

1.综合题(共3题)

1.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17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以法律形式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博爱思想;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以“增强了民族力量”的。(2分)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2分)你认为推动日本改革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谈谈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综上改革和革命史实,能得到的启示是什么?(2分)
2.
融入情景,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写下了这句名言,把人类的解放事业寄托于无产阶级身上。
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论俄国革命》
材料三: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无产阶级所要完成的“人类解放事业”是什么?(2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为完成这一伟大事业所做的具体实践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回答:列宁所说的“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2 分)
(3)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2分)请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2分)
3.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
近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同时现代化道路也更加多样和曲折。
(1)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2)在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严重践踏了现代化进程。请举例说明。(2分)
(3)与德、意、日相比,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开辟资本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前景?(2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人类社会应如何推动整体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2分)

2.选择题(共27题)

4.
下列历史文献中能说明“弱国无外交”的有()
①《人权宣言》 ②《南京条约》 ③《九国公约》
④《慕尼黑协定》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②③④B.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⑤
5.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句歌词是对社会主义的赞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6.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句歌词是对社会主义的赞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7.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句歌词是对社会主义的赞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8.

下列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9.

下列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0.

下列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1.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2.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
A.超越了英国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传播
13.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D.人才的流动
14.

如图1,直线y=﹣ 43 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C,以AC为对角线作矩形OABC,点P、Q分别为射线OC、射线AC上的动点,且有AQ=2CP,连结PQ,设点P的坐标为P(0,t).

15.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A.满足了欧洲人对金银的渴望
B.使得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小农经济的发展
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展
16.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
A.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B.实现民族独立
C.进行工业革命D.实现国家的统一
17.

歌剧《白毛女》(下图)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后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喜儿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我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制度的标志是(    )

18.
在某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支持着我们正义的事业。”据此判断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A.独立战争的开始B.独立战争的结束
C.独立战争的转折D.《独立宣言》的发表
19.
给下列图片展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为美国独立做出贡献的人物
B.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家
C.杰出人物为美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为实现美国统一而做出贡献的人物
20.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21.
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习惯上称前两次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动力机械不同B.交通工具不同C.出现时间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22.

回答下面问题

23.
据下表提供的信息,确定学习主题,正确的是 ( )
姓名
国籍
思想
作用
伏尔泰
法国
教皇是“两只脚的禽兽”;教士是“文明的恶棍”
促进思想解放
促进社会进步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A.文艺复兴B.法国的启蒙运动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国大革命
24.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25.
二战结束前美国已经预见到“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从罗马帝国衰落后的1502年中发生的事情看,只有罗马帝国衰落一事可与之比拟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
①欧洲衰落 ②德国分裂   ③美苏争霸    ④日本崛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6.

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八项主张中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27.
下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研究主题应是  ( )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A.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B.凡--华体系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D.绥靖政策的表现
28.

我国经济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

29.
二战中,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
A.《开罗宣言》的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D.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
30.

20世纪90年代初,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国共合作互访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