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91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3/14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中日关系是两千多年友好,五十年对抗.”
——周恩来
材料二:“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保卫华中,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
——田汉(1938年)
“八年间的死亡惨烈,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你们无条件投降。”
——新华社社论(1945年8月)
材料三:“……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
“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
——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
请回答:
⑴近代史上中日之间“五十年对抗”完全是由日本对华侵略造成的,请举出近代史上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三次侵华战争。(3分)
⑵材料二中的第一段是1938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中国军队取得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写下的祝捷歌词,这应是哪次战役? (1分)八年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⑶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对日本的侵略持一种什么态度?(2分)假设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请用一句话阐明你对此的看法。(1分)

2.选择题(共19题)

2.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了一场战争(参看下图),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3,0),B(2,5)两点.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B(2,3).


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句话反映了他(  )
A.热爱和平的愿望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D.具有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
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个单位长度.


①画出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A1B1C1

②画出△ABC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A2B2C2

③画出△A1B1C1绕着点A1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A3B3C3

6.
图片中所示的历史遗迹控诉的殖民强盗是(   )
A.俄国侵略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
7.
一个外国人在征得清政府允许后,在苏州开办了一家工厂。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8.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2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2=3,S2=2.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blank#}1{#/blank#}(填“甲”或“乙”).
9.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2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2=3,S2=2.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blank#}1{#/blank#}(填“甲”或“乙”).
10.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1.
下图的历史人物中,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又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的是()
A.李大钊B.鲁迅C.陈独秀D.***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3.
学校网站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示意图”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14.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迅速取胜的原因有()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涣散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
观察下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16.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1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
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华民族D.日本人
18.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19.

化学方程式aC2H2+bO2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20.

化学方程式aC2H2+bO2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