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郑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91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4/24

1.综合题(共3题)

1.
(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巨轮从计划经济体系中破浪而出。坚冰已经打破,第一艘开出的帆船是农村改革。
材料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0年安徽凤阳县产粮5. 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亿千克,1982年产粮7. 15亿千克。
材料三: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结合材料一回答,我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什么政策让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改革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上述农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基本道理?(2分)
2.
(5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文字?(2分)
(2)上述两种文字所代表的地区文明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把文字的出现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1分)
3.
(5分)在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曾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事实上,近代历史的发展正是建筑在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请以下图人物为例,叙述他的贡献。(内容应包含:时期、国家、主张、影响。字数在100字左右)

2.简答题(共2题)

4.
(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指出: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1942年元旦,在美国白宫,罗斯福总统首先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紧接着,丘吉尔、苏联代表李维诺夫、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依次在宣言上签字。中国是第四个签字国,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公认。
材料三:2001年,中国成功组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和《领导人宣言》。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材料一一中的“公约”指的是什么?“公约”签订后受益最大的是哪个国家?(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2分)
5.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1850-1914年是第一个“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1950-1973年是第二个“黄金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材料三 西欧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
(1)材料一中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说明在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分析这种地位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选择题(共21题)

6.
对下图所反映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通商口岸集中于沿海地区B.英国侵略军曾进攻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D.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7.有人说,这批资产阶级,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领有一个石油泉,或一块油田,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他们不但对消费者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种经济现象应出现在(    )
8.有人说,这批资产阶级,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领有一个石油泉,或一块油田,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他们不但对消费者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种经济现象应出现在(    )
9.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这段话主张提倡的是 ( )
A.民主B.科学C.新道德D.新文学
10.
下表反映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淮海战役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时,自由中国抵抗日本已经近四年半了。这在1937年时,不但外国观察家.也许连中国人自己也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华盛顿政府坚决拒绝承认日本的东亚新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见之于行动。1941年3月,租借法通过后不久,罗斯福总统决定中国将成为这种援助的受益者之一。接着制定了一项用于中国的紧急租借计划,这项计划主要是旨在增加滇腼公路上的运输,美国派了一个技术组去帮助中国人改进这条公路,也就促进了这项计划的实施。结果,每月通过这条路线到达中国的物资增加为原来的四倍光景,即从1941年5月的四千吨增加到同年11月的一万五千吨。1941年5月,总统宣布,保卫中国对保卫美国是至关重要的。接着就派出了一个美国空军代表团去帮助恢复中国空军,并提供方使,使中国飞行员在美国受训练。此外,1941年春夏之际,在政府的秘密支持下,由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指挥的飞行员组成了美国志愿队。

——摘编自阿诺德·托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2.
周恩来曾经就一场战役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这场战役是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3.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    )
14.
下面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大庆油田建成
⑤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创立于(    )
16.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形成过程
B.改革开放后外交发展的成就
C.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
D.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的重大历程
17.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18.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其中最大的突破是
A.万隆会议B.中日建交
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滑铁卢之战抹杀了拿破仑的功绩
B.《民法典》成为后来的立法典范
C.《民法典》限制了国王权力
D.拿破仑认为《民法典》是他的最大功劳
20.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史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

史料三: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

——据《贞观政要》卷二

从三则史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史料,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史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

史料三: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

——据《贞观政要》卷二

从三则史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史料,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史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

史料三: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

——据《贞观政要》卷二

从三则史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史料,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史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

史料三: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

——据《贞观政要》卷二

从三则史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史料,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

2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又从理论到现实,分别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
A.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
B.《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发表和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发表和苏联成立
26.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