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鄂州市一中九年级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88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4/6/25

1.综合题(共3题)

1.
(8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图表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该条约是在哪一次侵略战争失败后签订的?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签订《南京条约》
(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你认为该博物馆建在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在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辛亥革命博物馆
(3)分析材料四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2分)
2.
(8分)追求民主、法制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
——《大国崛起》
村料二: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12月13日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1689年后,它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
(2)材料二中美国政治权力结构是通过哪一法律文献确立的?它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3)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请举两例。(2分)
(4)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制定出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请再举一例。(2分)
3.
(10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做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
请回答
(1)完成下表: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及其后果(4分)
 
两大敌对集团
分裂后果
战争性质
第一次分裂
三国同盟和
世界性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分裂
轴心国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2)据材料一,英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2分)
(3)据材料二,列举欧洲联合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2分)。促使战后欧洲走向联合因素有哪些?(2分)

2.选择题(共13题)

4.
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讨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产生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
其中正确的是
A.为了扭转贸易逆差B.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C.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D.割占香港岛为侵华据点
5.下列能吃上稻米饭的原始居民是(    )
6.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研究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可查阅的文献史料是
A.《凡尔赛和约》B.《慕尼黑协定》
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
7.
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B.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C.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D.蒋介石命令张、杨对陕北红军发起进攻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 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9.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A.抗美援朝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D.人民公社化时期
10.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11.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表所示:

用电量(度)

120

140

160

180

200

户数

2

3

6

7

2

则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1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表所示:

用电量(度)

120

140

160

180

200

户数

2

3

6

7

2

则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13.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表所示:

用电量(度)

120

140

160

180

200

户数

2

3

6

7

2

则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14.
17-18世纪,英美法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共同成果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B.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推翻了殖民统治D.建立了共和政体
15.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16.已知:如图,四边形AOBC是矩形,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A的坐标为(0,3),∠OAB=60°,以AB为轴对折后,C点落在D点处,则D点的坐标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