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鄂州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878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4/8/2

1.综合题(共3题)

1.
(9分)(民族追梦之路)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的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阅读以下材料: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追梦)
材料二:一组中国人的梦想
A组:“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B组: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圆梦)
材料三:“独立梦”萦绕着几代中国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新中国胜利,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实行了三大改造;为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梦进行了改革开放;现在,全国人民正朝着实现中国的腾飞梦前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1分)
(2)材料二A组材料中“这场战争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指什么?(1分)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2分)
(3)材料二B组材料体现了谁的思想?(1分)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2分)
(4)据材料三,简要谈谈上述几个“梦”之间的联系。(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摘编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二,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的不同点。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事件是什么?(2分)
(2)第二次转变是美国的崛起,试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回答一点即可)(2分)
(3)“群雄竞起”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4)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2分)
(5)你能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信息?(回答一点即可)(2分)

2.选择题(共19题)

4.There is something special in the newspaper.  (改为一般疑问句)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special in the newspaper?

5.There is something special in the newspaper.  (改为一般疑问句)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special in the newspaper?

6.There is something special in the newspaper.  (改为一般疑问句)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special in the newspaper?

7.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
8.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微信”“QQ”等网络聊天软件进行联络,传统电信业务逐渐减少,2016年前三季度,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了10.9%,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9.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0.
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日军突袭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1.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2.
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B.整风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4.根据语境从方框中选择恰当的单词填空, 有的需要变换形式。

found,   seven,   flag,   kid,   band

15.I stayed with my grandparents for three years in Shanghai.     (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you{#blank#}3{#/blank#}with for three years in Shanghai?

16.Labour Day in China is on 1st May.    (完成反意的附加疑问旬)

Labour Day in China is on 1st May,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

17.
我们时常听人说:“我经历了一次滑铁卢。”“这真是一次滑铁卢式的失败。”把工作和生活中的失败比做滑铁卢。在世界历史上,滑铁卢战役与哪一人物有关?
A.拿破仑B.哥伦布C.克伦威尔D.华盛顿
18.December is the t{#blank#}1{#/blank#}month of the year.
19.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D.中国土地改革
20.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克里米亚战争中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21.
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22.Bob didn't have dinner u{#blank#}1{#/blank#} his parents returne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