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退位诏书”是在哪一次革命之后颁布的?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革命后建立的新型国家叫什么?这个“新型国家”与被推翻的“旧政府”相比,“新”在哪里?(4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与哪个国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查理一世为什么会被处死?这个国家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
(3)通过对以上两段历史的探究,你得到了哪些认识?(要求答出两个方面)(2分)
2.选择题- (共12题)
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先锋作用 |
B.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C.五四运动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D.1919年6月3日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
A.文艺复兴 | B.法国大革命 |
C.新航路开辟 | D.美国独立战争 |
材料一:
材料二: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琥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
材料三:商纣王滥用民力,修建豪华的宫殿,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炮烙之刑”。
材料一:
材料二: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琥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
材料三:商纣王滥用民力,修建豪华的宫殿,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炮烙之刑”。
A.商品贸易 | B.军火贸易 |
C.三角贸易 | D.鸦片贸易 |
A.农奴制改革 | B.明治维新 | C.罗斯福新政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元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泞泥,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步六狐 | 陆 |
贺赖 | 贺 |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被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外。”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元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泞泥,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步六狐 | 陆 |
贺赖 | 贺 |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被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外。”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元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泞泥,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步六狐 | 陆 |
贺赖 | 贺 |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被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外。”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