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景德镇市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8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18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之密约危条,以及……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发表上述“宣言”的是哪个群体?(1分)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上述宣言的发表?(1分)
(2)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中心城市。(2分)

2.选择题(共23题)

2.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中国武器落后B.战备不足
C.清政府妥协退让D.封建制度腐朽
3.
“这场大火,令亲王奕訢放弃了追随皇兄“狩猎”承德的想法,他决心留下来也只能留下来,以避免这些真敢放火的“英夷”、“法夷”们毁坏整个都城”,引发这场大火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在山东威海市刘公岛上,建有“甲午海战纪念馆”,下列史实比较符合在馆内展开的有
①邓世昌血战黄海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2012年,日本政府无视中方严正声明,公然介入力推钓鱼岛“国有化”计划,因此,媒体评论说,钓鱼岛主权之争将会是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导火索,第一次中日之间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战争
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下.

根据标签计算.


7.
法国某报刊上有一幅政治漫画,内容为“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据此判断,此漫画的创作背景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D.甲午战争爆发
8.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这里分析的是
A.鸦片战争的危害B.《马关条约》的影响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D.《辛丑条约》的危害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中国受到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第二次战争后,中国首先作出的反应是
A.自强新政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思想改造
10.
“这一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包括
A.议会制度和民主思想B.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
C.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D.议会制度和机器生产
1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伤;诗歌里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的诗歌,一声声锵入耳的旋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

       ④诗歌,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12.
“这些杰出人物试图把近代国家的形态移植到儒家社会之上,当他们越自觉地从传统中寻找依据,技术与物质上取得的某种成功,不是用来为中国展示一个新的旅程,而是加强了旧有的逻辑”,这里所述的“杰出人物”包括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13.取6.4g表面部分被氧化的镁条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blank#}1{#/blank#}g.
14.取6.4g表面部分被氧化的镁条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blank#}1{#/blank#}g.
15.
某历史剧中有一段如下的君臣对话,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臣:万岁,政治上,我们应该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政府机构,裁辙冗员,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君:平民百姓怎么有资格给朕上书呀?
臣:万岁,那当然是一些官员子弟。
臣:万岁,政治上,我们应该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政府机构,裁辙冗员,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君:平民百姓怎么有资格给朕上书呀?
臣:万岁,那当然是一些官员子弟。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虎门销烟D.辛亥革命
16.化学实验,其乐无穷.
17.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
A.维新派B.洋务派C.顽固派D.革命派
18.
2012年5月,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陈独秀画史》一书,书中收录的珍贵照片里,奠定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地位的史实是
A.开展洋务运动B.倡导百日维新
C.领导辛亥革命D.发动新文化运动
19.在实验室中,某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试剂,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0.在实验室中,某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试剂,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1.
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2.
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了一首诗:“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诗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爆发B.新文化运动掀起
C.中国共产党诞生D.同盟会的成立
23.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24.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