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回答:
(1)图一的火车机车是谁发明的?它以什么作为动力?这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请写出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问。(4分)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谁领导的?英国以此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哪一侵略战争?英国发动这次侵略战争与图一反映的工业革命之间有何联系?(5分)
(3)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目的? (4分)
(4)这次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魏源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主张出自他的哪一著作?(2分)

请回答:
(1)图一的火车机车是谁发明的?它以什么作为动力?这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请写出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问。(4分)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谁领导的?英国以此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哪一侵略战争?英国发动这次侵略战争与图一反映的工业革命之间有何联系?(5分)
(3)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目的? (4分)
(4)这次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魏源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主张出自他的哪一著作?(2分)
2.
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3)据上表,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1分)
(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1分)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时间 | 双边贸易额(亿元) | 人员往来(万人) | 友好城市(对) |
1972年 | 11 | —— | 0 |
2006年 | 2073 | 480 | 233 |
(3)据上表,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1分)
(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1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材料二:“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出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材料三:邮票图示

(1)材料一中指的是哪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场“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请举出至少两例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表现?说出20世9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中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名称。(2分)
(3)根据材料三,说出邮票所纪念的国际组织的名称。(2分)
材料一:“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材料二:“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出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材料三:邮票图示

(1)材料一中指的是哪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场“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请举出至少两例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表现?说出20世9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中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名称。(2分)
(3)根据材料三,说出邮票所纪念的国际组织的名称。(2分)
2.判断题- (共1题)
4.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时间 | 主要事迹 | 评价 |
20世纪20年代 | |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
20世纪30年代 | |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
20世纪40年代 | |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
20世纪50年代 | |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3.选择题- (共4题)
6.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7.
2008年12月15日,台湾和大陆实现“大三通”,一位台胞想返回家乡徐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A.1936年 | B.1937年 |
C.1938年 | D.1939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