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 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 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中国人“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试举2例)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6分)
(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 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 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中国人“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试举2例)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6分)
(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年,为了争夺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英、法、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先后向沙皇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大刀长矛对阵枪炮火药、封建沙俄对阵英法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而新的战争机器展现的令世人震惊的破坏力也注定克里米亚将载入史册。
材料二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培里率4艘特遣舰队开进江户湾,要求日本开国并鸣炮示威、以武力相威胁,……幕府被迫于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与美国缔结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继美国之后,俄、英、法等列强也与日本签订了上述两种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 《马关条约》不啻是给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注入了兴奋剂。它不仅使日本在一夜之间获得了巨额赔款和中国的宝岛台湾岛,而且也使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看出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日本帝国主义是为整个帝国主义世界而与清政府作战的。
——《世界历史解说词》
(1)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引发了哪些改革?(3分)根据材料判断,推动这些改革的共同因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引发的改革与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有什么关系?(3分)
(3)三则材料引发的改革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一 1853年,为了争夺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英、法、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先后向沙皇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大刀长矛对阵枪炮火药、封建沙俄对阵英法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而新的战争机器展现的令世人震惊的破坏力也注定克里米亚将载入史册。
材料二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培里率4艘特遣舰队开进江户湾,要求日本开国并鸣炮示威、以武力相威胁,……幕府被迫于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与美国缔结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继美国之后,俄、英、法等列强也与日本签订了上述两种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 《马关条约》不啻是给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注入了兴奋剂。它不仅使日本在一夜之间获得了巨额赔款和中国的宝岛台湾岛,而且也使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看出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日本帝国主义是为整个帝国主义世界而与清政府作战的。
——《世界历史解说词》
(1)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引发了哪些改革?(3分)根据材料判断,推动这些改革的共同因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引发的改革与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有什么关系?(3分)
(3)三则材料引发的改革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3.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3分)
材料二:漫画《19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材料二中的漫画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2分)
材料三: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四: 当今中国的形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已故内阁资政李光耀
(4)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试举两例)(3分)
材料一: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3分)
材料二:漫画《19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材料二中的漫画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2分)
材料三: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四: 当今中国的形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已故内阁资政李光耀
(4)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试举两例)(3分)
2.判断题- (共1题)
4.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改正:
【 】(2)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改正:
【 】(3)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改正:
【 】(4)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改正:
【 】(1)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改正:
【 】(2)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改正:
【 】(3)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改正:
【 】(4)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改正:
3.选择题- (共4题)
5.
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地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年”“民主”“科学”“平民教育”等词汇。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 )
A.维新运动时期 | B.新文化运动时期 |
C.新中国成立初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8.
美国的纺织工业中,纱锭的数目从1810年的87000个增加到1860年的1200多万个;1830年时,铁路还不存在,到1860年时,铁路里数已上升到30000多里。材料共同说明( )
A.美国率先发动工业革命 | B.铁路交通带动美国繁荣 |
C.国家独立保障经济发展 | D.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