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62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3

1.综合题(共1题)

1.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事件的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2.简答题(共1题)

2.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四例即可)
(2)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朱毛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选择题(共33题)

3.
下列条款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促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促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
马小虎的曾祖父是一名中国早期 摄影爱好者。他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张由于年代久远变得非常模糊,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于广东某某”的字样,马小虎的同学各抒己见,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林则徐摄于虎门销烟时
B.孙中山摄于国民党“一大”会址
C.周恩来摄于黄埔军校校址
D.叶挺摄于北伐战争前夜
5.
现在去北京参观圆明园,只能看到大水法和远瀛观等残迹。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强盗是(  )
A.英国侵略军
B.法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6.
在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B.俄国C.日本D.葡萄牙
7.
在中国近代史上,携带棺材行军,誓死抗击俄国侵略,收复新疆的清朝爱国将领是(    )
A.邓世昌B.左宝贵
C.林则徐D.左宗棠
8.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9.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 割地     B. 赔款 C. 开设通商口岸 D. 协定关税
10.
2007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
A.孙中山B.李鸿章C.***D.邓小平
11.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新文化运动B.公车上书
C.宣传维新思想D.洋务运动
12.
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13.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

A   B C D
A.AB.BC.CD.D
14.

《礼记•礼运》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发生在(    )

15.

《礼记•礼运》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发生在(    )

16.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17.
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①终年积雪的雪山②一望无际的草地③还缺少粮食给养等④敌人围追堵截⑤内部的分裂   (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18.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
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晤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A.遵义B.瑞金C.吴起镇D.会宁
20.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充分反映学生爱国精神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南昌起义
21.
暑假期间,郑州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东方上海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B.林海雪原,抗日英姿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22.
被周恩来称为“为抗战发出的怒吼和为大众谱出的呼声”的著名歌曲是 (    )
A.《义勇军进行曲》B.《黄河大合唱》
C.《松花江上》D.《大刀进行曲》
2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D.国民党反动派与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4.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与到大陆访问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会谈,并发布了新闻公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5.
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七七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④①③②D.①④②③
26.
下面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张学良和杨虎城夺取领导权
B.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
C.通过武力解决地盘划分问题
D.导致国共两党长期对峙
27.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爱国斗争胜利的战争是 ( )
A.中法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
C.解放战争D.抗日战争
28.
***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百多年来帝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抗日战争胜利
C.三大战役胜利D.孟良菌战役胜利
29.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卢沟桥保卫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30.
小明的爸爸正在看一本著作,封面如下图,你通过著作的名称及封面的人物,猜出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应该是 (    )
A.杨虎城B.周恩来
C.张学良D.蒋介石
31.
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2.He ______ be lazy, but now he is hard-working.    
33.
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
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  ④男子剪辫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4.
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实业家是( )
A.荣宗敬B.范旭东C.张謇 D.荣德生
35.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A.康有为B.鲁迅C.陈独秀D.张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