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事件的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事件的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2.简答题- (共1题)
2.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四例即可)
(2)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朱毛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四例即可)
(2)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朱毛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选择题- (共33题)
3.
下列条款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
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促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
D.清政府促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4.
马小虎的曾祖父是一名中国早期 摄影爱好者。他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张由于年代久远变得非常模糊,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于广东某某”的字样,马小虎的同学各抒己见,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林则徐摄于虎门销烟时 |
B.孙中山摄于国民党“一大”会址 |
C.周恩来摄于黄埔军校校址 |
D.叶挺摄于北伐战争前夜 |
8.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甲午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0.
2007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
A.孙中山 | B.李鸿章 | C.*** | D.邓小平 |
11.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新文化运动 | B.公车上书 |
C.宣传维新思想 | D.洋务运动 |
19.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晤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A.遵义 | B.瑞金 | C.吴起镇 | D.会宁 |
20.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充分反映学生爱国精神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南昌起义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南昌起义
21.
暑假期间,郑州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东方上海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 B.林海雪原,抗日英姿 |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
24.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与到大陆访问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会谈,并发布了新闻公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中共“二大”的召开 |
C.中共“三大”的召开 |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28.
***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百多年来帝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 B.抗日战争胜利 |
C.三大战役胜利 | D.孟良菌战役胜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