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7分)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1)据材材料一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2分)
(3)“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有何突出特点?(2分)
材料一: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1)据材材料一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2分)
(3)“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有何突出特点?(2分)
2.
(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新中国不仅在政治上赢得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济建设上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适时制定了恰当的政策,促进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一,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图片所放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影响?(1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进行的两次成功的探索。(2分)
(3)材料三中“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指的是什么?我国为顺应这种潮流而采取的举措是什么?(3分)
(4)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请写出一条最深刻的肩示。(1分)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新中国不仅在政治上赢得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济建设上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适时制定了恰当的政策,促进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一,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图片所放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影响?(1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进行的两次成功的探索。(2分)
(3)材料三中“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指的是什么?我国为顺应这种潮流而采取的举措是什么?(3分)
(4)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请写出一条最深刻的肩示。(1分)
3.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对丝路文化带、经济带的建立和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对中国提交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进行了表决,该项目今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丝绸之路是哪个朝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的重要通道,你认为今天欧洲的哪一个国家最应该加入联合申遗的行列?(2分)
(2)历史上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都经过河南省,今天在河南省的哪个地方能同时看到这两个世界文化遗址的历史遗存?(1分)
(3)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中,丝绸之路连接了那几个文明?(2分)
材料一: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对丝路文化带、经济带的建立和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对中国提交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进行了表决,该项目今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丝绸之路是哪个朝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的重要通道,你认为今天欧洲的哪一个国家最应该加入联合申遗的行列?(2分)
(2)历史上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都经过河南省,今天在河南省的哪个地方能同时看到这两个世界文化遗址的历史遗存?(1分)
(3)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中,丝绸之路连接了那几个文明?(2分)
4.
(5分)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一直是欧洲各国的梦想,历史上欧洲曾出现过多次的统一和联合,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l)图一、图二显示丁欧洲历史上的两次“统一”,但这两次“统一”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客观上促使欧洲出现第一次“统一”的人物是谁?(2分)
(2)欧洲两次“统一”的进步意义分别是什么?(2分)
(3)民主富强是国家永恒的奋斗目标。图一、图二反映出欧洲各国在追求民主富强的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方式,这两种方式也导致了不同的后果。我们从中获得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1分)

(l)图一、图二显示丁欧洲历史上的两次“统一”,但这两次“统一”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客观上促使欧洲出现第一次“统一”的人物是谁?(2分)
(2)欧洲两次“统一”的进步意义分别是什么?(2分)
(3)民主富强是国家永恒的奋斗目标。图一、图二反映出欧洲各国在追求民主富强的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方式,这两种方式也导致了不同的后果。我们从中获得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1分)
2.选择题- (共15题)
5.
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说法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B.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C.《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6.
“这是朝廷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领导的军队所有这些曾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 这是包罗杰对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上的—件重大事件的评价。这个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B.左宗棠收复新疆 |
C.大东沟海战 | D.雅克萨之战 |
7.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敌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 B.《辛丑条约》 | C.《南京条约》 | D.《北京条约》 |
8.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如果从洋务运动创办企业的角度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不包括( )
A.突破了“中学(中国的制度)为体,西学(西方的器物)为用”的思想 |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开辟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 |
9.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所宣传的这一事件的核心思想是 ( )
A.民族、民权、民生 | B.变法图强 |
C.民主、科学 | D.师夷长技以制夷 |
10.
1935年2月,***写下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在这首诗中***感叹道:“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离开瑞金开始长征 |
C.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 | D.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
11.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
A.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
B.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 |
C.攻占锦州,形成关门打狗态势 |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
12.
纪念碑、纪念雕像都可吼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雕像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A.收复失地维护统一 | B.开肩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 D.反对封建追求民主进步 |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回顾这段历史,代表性的成绩有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④西藏和平解放。根据表中的示例,将重大事件与历史进程相匹配的是
A.①②④ | B.④②① | C.④①② | D.②①④ |
14.
“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同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述内容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A.1949年 | B.1954年 | C.1979年 | D.1982年 |
15.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实行家庭了产承包责任制。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实行家庭了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6.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家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 ②牛顿力学的诞生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①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 ②牛顿力学的诞生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⑧④ |
17.
19世纪60年代,美国进行南北战争,俄国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这些事件表明了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
B.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C.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
D.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 |
18.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散地由地中海逐渐转移到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后的几十年,世界工业品集中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大国的兴衰》”。在这两次转移中得益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 美国 | B.英国 意大利 | C.意大利 西班牙 | D.美国 意大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