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连云港宁海中学初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55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1

1.判断题(共1题)

1.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海洋问题也是我国的棘手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3)近代历史上中国海军在哪次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惨败?面对侵略与灾难,巾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4) 2009年1月以来,中国舰艇编队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等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说明中国海军在当今的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屡战屡败,而新中国海军却能保家卫国、遨游四海?
(5)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

2.选择题(共10题)

2.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基座上有八块浮雕,分别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八个重要事件。下图是其中的一块浮雕,它反映的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3.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4.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伟大功绩
A.左宗棠B.邓世昌C.刘锦棠D.林则徐
5.
2015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队确定黄海“丹东一号”沉船就是甲午海战中撞向日舰“吉野号”的清舰“致远舰”。你知道当时下令撞向吉野号的致远号管带是谁吗? (   )
A.林则徐B.左宗棠
C.丁汝昌D.邓世昌
6.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主要的表现是(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中国内地向外国侵略者开放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
D.把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7.
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 )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8.
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福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①胡适 ②梁启超 ③谭嗣同 ④康有为
A.①B.②C.③D.④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0.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    (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1.
2014年5月,台湾新党主席在“新五四运动”集会上表示,当年的五四运动,知识分子请来“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救亡图存,今天我们则需要另一位“劳先生”(法治)。中国请来“德先生”、“赛先生”最早是在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