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莆田二十五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55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6

1.判断题(共1题)

1.
改错、辨析题
【例】改错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答案:把“夏朝”改为“商朝”。
辨析题: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措施,一举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以上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案:不正确。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就被粉碎了
1、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民用工业
2、鲁迅创作的《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4、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是失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
5、1909年,唐胥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古老的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综合题(共3题)

2.
材料:***《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指出***诗句中红军所经历的大山、大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途中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三军”最后在哪里会师?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首先在哪里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影响?这些材料反映了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什么样的斗争精神?
4.
材料一 :上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下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材料二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引自《北伐宣言》
(1)材料一的对联跟我国近代哪所军校有关?该校的校长是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3)北伐的先头部队是哪支队伍队伍?这支队伍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败强敌,为的部队赢得了什么称号?

3.选择题(共13题)

5.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A.英美联军
B.俄日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日联军
6.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
7.
清政府论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率先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
下列图片中,与中国近代第一场具有思想启蒙作用的政治运动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下列事件与“青年节”有关的是(    )
A.虎门销烟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一大”D.南昌起义
12.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13.

甲、乙两物块由绕过两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一轻弹簧一端与乙连接,另一端与地面连接,开始时,甲、乙如图甲所示处于静止状态,且甲、乙处于同一高度,现用手托着甲缓慢地上移,直到绳的张力刚好为零,此时突然放手,使甲下落,当甲和乙再次到达等高的位置时,甲的速度为v,甲到达最低点时下落的高度为h,已知甲的质量为2m,乙的质量为m,不计两物块的大小,且物块运动过程中不会与地面和滑轮碰撞,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4.

甲、乙两物块由绕过两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一轻弹簧一端与乙连接,另一端与地面连接,开始时,甲、乙如图甲所示处于静止状态,且甲、乙处于同一高度,现用手托着甲缓慢地上移,直到绳的张力刚好为零,此时突然放手,使甲下落,当甲和乙再次到达等高的位置时,甲的速度为v,甲到达最低点时下落的高度为h,已知甲的质量为2m,乙的质量为m,不计两物块的大小,且物块运动过程中不会与地面和滑轮碰撞,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5.
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16.
下列著作中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是
A.《狂人日记》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四洲志》
17.

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高为0.2m,质量为3m,平板车停靠在一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旁,平板车上表面刚好与圆弧轨道的最低点相切,一质量为m的物块从圆弧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滑到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物块滑上平板车后,再从平板车的右端滑离落到地面上时,离平板车右端的距离为s= 215 m.已知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4.填空题(共1题)

18.
19世纪70年代,《 》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的办报形式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大众传媒的先驱。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___________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1898年维新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维新变法的唯一成果。
1905年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正式上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