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葫芦岛海滨九年一贯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5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2/22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及相关战争。
(2)材料一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枪炮,维护封建统治。提出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材料二: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他们要求驱除鞑虏,创立民国。
材料四:他们要求民主和科学。
请回答:
(1)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
(2)他们分别领到了什么运动?
(3)“他们”各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从对共产党人参加以上革命历程的了解中,你看到了共产党人身上具有一种什么精神?

2.选择题(共16题)

4.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说的是
A.林则徐B.左宗棠
C.洪秀全D.李鸿章
5.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曾国藩镇压太平军B.左宝贵英勇抗敌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D.左宗棠收复新疆
6.
(题文)帝国主义列强进入资本输出和全面瓜分中国的侵略新阶段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7.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戚继光 D.关天培
8.
在20世纪初的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作者说这番话主要是由于
A.《南京条约》签订B.《尼布楚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
9.
下列属于洋务派为“求富”创办的工业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轮船招商局  ③汉阳铁厂  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
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B.筹建新式陆海军
C.发展民用工业D.派遣留学生
11.
(题文)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
D.可以走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之路
12.
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3.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14.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
C.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与新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D.北洋政府为建设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文化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15.
中共中央******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领导工人罢工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在运动中打败国民党军队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7.
红军长征途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翻越大雪山
④强渡大渡河  ⑤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④②③
C.⑤①②④③D.①⑤②④③
18.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9.
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旗上的“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D.秋收起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