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泉州德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跟踪检测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53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3/3/26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
(2)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辨析题:(请先找出错误的观点或史实,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计18分。)
【小题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6分)
错误:  
理由:  
【小题2】1897年,日本人在福建泉州开办纺织、造船等数十家工厂,外国商品也大量在此倾销,使当地手工业纷纷倒闭。(6分)
错误:
理由:
【小题3】19世纪70年代,家住上海的小荣到北京读书。他利用时间游览了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6分)
错误:
理由:
3.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 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体现出了青年学生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
4.
根据材料,探究问题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2)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2.选择题(共23题)

5.
“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70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
A.林则徐B.左宗棠
C.魏源D.邓世昌
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7.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清代率军收复新疆的名将:(    )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丁汝昌
8.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拍摄《甲午风云》电视剧,其中一个场景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应选择的背景是:()
A.虎门销烟B.慈溪之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回忆陈寅恪先生

季羡林

    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学生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我在清华四年,读完了西洋文学系所有的必修课程,得到了一个学士头衔。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1945年,在我来到哥根廷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根廷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这一年的深秋,我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北京。按北大当时的规定,从海外得到了博士学位回国的人,只能任副教授,在清华叫专任讲师,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转为正教授。我当然不能例外,而且心悦诚服,没有半点非分之想。然而过了大约一周的光景,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告诉我,我已被聘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这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正当众多的老知识分子兴高采烈、激情未熄的时候,“华盖运”便临到头上。运动一个接着一个,针对的全是知识分子。从那以后,直到老师于1969年在空前浩劫中被折磨得离开了人世,将近20年中,我没能再见到他。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5年,算是寿登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我现在是“后已见来者”,然而却是“前不见古人”,再也不会见到寅恪先生了。我心中感到无限的空寞,这个空寞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掷笔长叹,不禁老泪纵横矣。

(有删改 )

11.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D.创办汉阳铁厂
12.
某一历史网站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确切的是( )
A.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13.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
曾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B.梁启超C.光绪帝D.康有为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濦亭同麻知几赋①

【金】元好问

零落栖迟复此游,一樽聊得散羁愁。

天围平野莽无际,水绕孤城闲不流。

柳意渐回淮浦暖,雁声仍带塞门秋。

登高望远令人起,欲买烟波无钓舟。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避乱河南登封时的作品。麻知几,金代后期文人。

16.
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是 (   )
A.军事与科学技术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资本主义经济制度D.思想文化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blank#}1{#/blank#}”一句写出对暮色中春花飘零景象的感叹;用“{#blank#}2{#/blank#}”一句写出他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难宁。

②李白在《蜀道难》用神话表王见蜀道开辟之难和来历之神奇的句子是“{#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了一种假设,可以保证秦王朝世世代代传递不绝,这个假设是“{#blank#}5{#/blank#}”。

18.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的发祥地,他们应该去(  )
A.南京B.上海C.南昌D.武昌
19.
小张的奶奶出生于民国10年,这一年是:(    )
A.1920年B.1921年C.1922年D.1923年
20.
如果某班委会决定办期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黑板报,同学们提供以下资料,不能采用的是
A.兴中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的创办
C.同盟会的成立
D.“三民主义”的意义
21.

下面是一幅题为“遇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漫画,根据画面概述主要内容,并写出寓意。(内容表述要求完整、准确、条理、连贯)。

22.

下面是一幅题为“遇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漫画,根据画面概述主要内容,并写出寓意。(内容表述要求完整、准确、条理、连贯)。

23.

下面是一幅题为“遇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漫画,根据画面概述主要内容,并写出寓意。(内容表述要求完整、准确、条理、连贯)。

24.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的地点是在(   )
A.檀香山B.广州C.东京D.上海
25.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这段表述适合放在如下图示的哪个位置(   )
A.AB.BC.CD.D
2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7.

欣赏王献忠的漫画《到“百度”里转了一圈》,根据要求答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