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11分)自古以来,中国就注重对外交往,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片展览)

(知识回顾)
(1)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在古代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到了近代,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进行的改革是什么?此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3分)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请写出五四爱国运动中的—个口号。(2分)
(3)开国大典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人物是谁?(1分)
(4)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分)
(5)香港于哪—年回归祖国?这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实现的?(2分)
(感悟历史)
(6)根据上述图片展现的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变化,你有何感想,请谈一谈。(2分)
(图片展览)

(知识回顾)
(1)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在古代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到了近代,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进行的改革是什么?此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3分)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请写出五四爱国运动中的—个口号。(2分)
(3)开国大典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人物是谁?(1分)
(4)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分)
(5)香港于哪—年回归祖国?这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实现的?(2分)
(感悟历史)
(6)根据上述图片展现的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变化,你有何感想,请谈一谈。(2分)
2.
(12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 美,中,日是今天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排前三位的国家.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仅1865年至1900年,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64万多种.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个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美两国今年1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内容包括加强中美关系,促进高层交往,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开展能源和环境合作以及扩展人文交流。
(2)中美关系曾经历过敌对到正常化的过程,请举例说明.(2分)
材料三 2011年3月13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中国政府提供的首批援助物资14日晚抵达日本东京,并将连夜被运送至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重灾区宫城县。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岩手县大船渡市,在困难的环境下,连日来全力以赴地开展搜救活动。
(3)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曾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1分)“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1分)
材料四 2010年9月7日中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正常捕捞作业时遭到日本非法侵犯,日本巡逻船2次撞击中国渔船并非法扣押了所有船员,中国政府立即表示抗议并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放人放船。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1分)请你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1分)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1分)
材料一仅1865年至1900年,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64万多种.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个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美两国今年1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内容包括加强中美关系,促进高层交往,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开展能源和环境合作以及扩展人文交流。
(2)中美关系曾经历过敌对到正常化的过程,请举例说明.(2分)
材料三 2011年3月13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中国政府提供的首批援助物资14日晚抵达日本东京,并将连夜被运送至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重灾区宫城县。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岩手县大船渡市,在困难的环境下,连日来全力以赴地开展搜救活动。
(3)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曾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1分)“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1分)
材料四 2010年9月7日中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正常捕捞作业时遭到日本非法侵犯,日本巡逻船2次撞击中国渔船并非法扣押了所有船员,中国政府立即表示抗议并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放人放船。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1分)请你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1分)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1分)
3.
先进的、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请回答: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秦朝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材料一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的哪件事?“致命的打击”又是指哪一事件?(2分)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为了实现其主张,陈独秀等掀起了一场什么重大运动?(2分)
材料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典雅形象,它精妙的传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的核心主张。
(3) 材料三中提及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什么?(1分)
材料四: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4) 写出材料四中所提到的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1分)
材料五: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知识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加劳动,按需分配劳动产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结合材料请回答:
(5)材料五为人类设想了一个更高、更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研究的理论成果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6)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分)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秦朝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材料一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的哪件事?“致命的打击”又是指哪一事件?(2分)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为了实现其主张,陈独秀等掀起了一场什么重大运动?(2分)
材料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典雅形象,它精妙的传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的核心主张。
(3) 材料三中提及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什么?(1分)
材料四: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4) 写出材料四中所提到的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1分)
材料五: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知识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加劳动,按需分配劳动产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结合材料请回答:
(5)材料五为人类设想了一个更高、更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研究的理论成果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6)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分)
2.选择题- (共12题)
4.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5.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7.
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A.张某参加由洋务派创立的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和军事 |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报名参加了刚刚开始建立的新式军队 |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8.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10.
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办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 B.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 |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 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
11.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方阵作为呈现辉煌成就主题的方阵之一经过天安门楼前,说明了
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②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 ③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 ④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非常完美
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②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 ③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 ④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非常完美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2.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职业也会不断出现。以下各种职业出现时间,请按照最初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驾驶员→飞行员→铁路工人→网络工程师 |
B.火车驾驶员→飞行员→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
C.火车驾驶员→汽车驾驶员→飞行员→网络工程师 |
D.石油工人→飞行员→宇航员→轮船驾驶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