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上册
材料二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中国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危害?
(2)材料二中观点最可能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为了收复新疆,他制定了怎样的军事战略?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战以来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上册
材料二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中国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危害?
(2)材料二中观点最可能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为了收复新疆,他制定了怎样的军事战略?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战以来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厂房图

材料二: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其创办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值得我们“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
(3)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哪些文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厂房图

材料二: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其创办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值得我们“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
(3)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哪些文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三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中后四句诗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3)材料三中国共谈判的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材料一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三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中后四句诗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3)材料三中国共谈判的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2.选择题- (共18题)
6.
我国古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
C.洋务运动破产 |
D.美俄火烧圆明园 |
11.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能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维新变法的传播 |
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C.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2.
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
A.1898年 | B.1911年 |
C.1915年 | D.1949年 |
14.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 B.辽沈战役的战斗情景 |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 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
17.
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之战 | B.平型关大捷 |
C.百团大战 | D.淞沪会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