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历史上,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材料二: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年)④赞赏时期(1937——1944年)⑤清醒时期(1944——1949年)⑥敌对时期(1949年……)
材料三:1979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四:经过30多年求索与奋斗,中国以新的面貌进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1)为改变材料一中这种“中国形象”,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举两例。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简要分析材料二中第②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中美关系由敌对时期转变为正常化的事例。举两例。
(3)据材料三邓小平“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是什么道路?请你用一句话简单评价邓小平。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以新的面貌进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材料二: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年)④赞赏时期(1937——1944年)⑤清醒时期(1944——1949年)⑥敌对时期(1949年……)
材料三:1979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四:经过30多年求索与奋斗,中国以新的面貌进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1)为改变材料一中这种“中国形象”,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举两例。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简要分析材料二中第②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中美关系由敌对时期转变为正常化的事例。举两例。
(3)据材料三邓小平“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是什么道路?请你用一句话简单评价邓小平。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以新的面貌进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农奴的反应:解放宣言!我在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大街上不断传来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到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在20世纪的70年代,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一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3)据材料二,与此同时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也向西方学习,开展了哪一场探索活动?此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所说的“社会变革”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方式?最先开始于什么地方?
(5)除了材料三中所说的“变革”之外,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在农村还有哪些“变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两点)
(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一个农奴的反应:解放宣言!我在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大街上不断传来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到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在20世纪的70年代,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一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3)据材料二,与此同时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也向西方学习,开展了哪一场探索活动?此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所说的“社会变革”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方式?最先开始于什么地方?
(5)除了材料三中所说的“变革”之外,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在农村还有哪些“变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两点)
(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二:1942年,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9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出新的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一格局后来是怎样打破的?
(2)材料一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为什么不正确?
(3)材料二中26个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组织的成立?文中提到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根据材料三,说明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二:1942年,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9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出新的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一格局后来是怎样打破的?
(2)材料一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为什么不正确?
(3)材料二中26个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组织的成立?文中提到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根据材料三,说明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
2.选择题- (共6题)
4.
***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
A.都是洋务派的代表 |
B.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
C.都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
D.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8.
2011年,在武汉举行“百年中华回顾与展望”文化论坛时,有人感叹:同文同宗本同根,骨肉别离泪满襟,港澳回归雪国耻,两岸“三通”待复兴。港澳的回归使
①“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②国家主权得到维护 ③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④民族精神得以振奋
①“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②国家主权得到维护 ③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④民族精神得以振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