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农业大学附中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5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4/13

1.综合题(共2题)

1.
借助历史时间轴,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结合下列两副历史时间轴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轴:

时间轴二

(1)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曾三次攻占当时中国首都,请在时间轴找出其中两次攻占当时首都的时间,并回答出相关的侵华军队。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在时间轴找出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和“回归”的时间,并指出“分离”和“回归”的原因。
(3)“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近代国共关系的真实写照。请在时间轴上找出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时期,并分别说明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意义。
(4)以史为鉴,振兴中华。以上史实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2.
辛亥百年薪火相传,民族复兴重任在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以下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材料三:***曾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1)依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社会习俗方面: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请在下列表格中填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会议名称
历史意义
图一
 
 
图二
遵义会议
 
图三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说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先生一脉相承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4)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2.列举题(共1题)

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根据下列叙述,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史实: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武装起义: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支有坚强战斗力的红军队伍:___________________
(4)保存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战略转移:____________

3.连线题(共1题)

4.
请将相关的人物和作品联系起来
人物 作品
侯德榜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制碱》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鲁迅   《屈原》
严复   《狂人日记》
郭沫若 《天演论》

4.选择题(共12题)

5.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可以去东交民巷看无声电影
B.可以电报联系亲友,拍全家福照片
C.可以用上侯德榜研制的纯碱
D.可以到京师大学堂参加科举考试
6.
下列企业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发昌机器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7.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8.
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它仍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
B.忽视科技人才的培养
C.不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D.忽视民用工业的发展
9.
当阅读《人民日报》时,我们能够联想到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 )
A.《申报》B.《邸报》C.《民报》D.《新青年》
10.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D.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11.
1927年秋,***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针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个“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2.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B.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C.争夺地盘,扩大内战D.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13.
1945年8月,***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要和平,争民主”D.“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14.
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有
A.锦州B.武汉C.北平D.沈阳
15.
冼星海被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写呼声”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
A.《义勇军进行曲》B.《毕业歌》
C.《黄河大合唱》D.《铁蹄下的歌女》
16.
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
A.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B.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C.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列举题:(1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