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此材料出自哪里?
(2)材料中的“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3)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4)材料中“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5)建此建筑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此材料出自哪里?
(2)材料中的“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3)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4)材料中“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5)建此建筑物的目的是什么?
2.
阅读下面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此材料的出自我国哪部历史文献资料?依据此材料,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
(2)此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多少?
(3)此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此材料的出自我国哪部历史文献资料?依据此材料,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
(2)此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多少?
(3)此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个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材料三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在中国出现了哪两大运动?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个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材料三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在中国出现了哪两大运动?
2.选择题- (共16题)
4.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B.《中国土地法大纲》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共同纲领》 |
7.
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节目准备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邀请一位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嘉宾,从个人人生经历上进行分析。你认为下列人选中最适合做嘉宾的是
A.78岁的王教授 | B.63岁的张市长 |
C.55岁的李军长 | D.45岁的陈医生 |
8.
下列选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9.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上海一个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对该资本家的改造形式是( )
A.参加生产合作社 | B.没收资本 | C.实行公私合营 | D.成立股份公司 |
12.
1958年中共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
B.在总路线指导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总路线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D.总路线的提出,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14.
《人民日报》在一篇社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热烈地向发射旱稻、花生高产量 ‘卫星’的同志们祝贺……去年,我国水稻亩产量的最高纪录,单季稻是2400多斤。建国一社所创造的纪录,比去年增长14倍以上。”这段报道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
A.1953年 | B.1965年 |
C.1980年 | D.1958年 |
18.
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应的政治要求是
A.黄浦江上建新桥 |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
C.粉碎林彪集团 |
D.粉碎“四人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