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教育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历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多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请回答: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这座“金属雕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多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请回答: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这座“金属雕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新华社电:2015年11月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因为他领导了近代中国的哪一场革命?请列举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列举两点即可)
(2)这场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两个一百年”的起点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两个历史事件?
(4)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据新华社电:2015年11月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因为他领导了近代中国的哪一场革命?请列举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列举两点即可)
(2)这场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两个一百年”的起点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两个历史事件?
(4)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3.
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最近亚太地区的朝鲜半岛和中国南海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回顾一战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材料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1)一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主要是在哪两国之间?美国在会议上凭借哪个条约从中国获取了最大的利益?
(2)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是如何应对的?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你认为最近亚太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的因素有哪些?(回答两点即可)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材料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1)一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主要是在哪两国之间?美国在会议上凭借哪个条约从中国获取了最大的利益?
(2)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是如何应对的?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你认为最近亚太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的因素有哪些?(回答两点即可)
2.选择题- (共8题)
7.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8.
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
A.九一八事变 | B.西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华北事变 |
9.
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工业革命 | D.启蒙运动 |
10.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27年前,为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政治原则是()
A.天赋人权 | B.议会高于王权 |
C.君权神授 | D.三权分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