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例如,伏尔泰(1694~1778年)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伏尔泰认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然而,由于购买必要的设备、维护和升级设备、训练人员去使用这些设备都需要资金,许多国家感到很难融入地球村。这个新的互相联系的世界也遭到了某些人的批评。例如,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言,这实际上将本国的语言限制在小范围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材料一反映了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的兴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概括现代文化传播的特点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材料一: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例如,伏尔泰(1694~1778年)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伏尔泰认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然而,由于购买必要的设备、维护和升级设备、训练人员去使用这些设备都需要资金,许多国家感到很难融入地球村。这个新的互相联系的世界也遭到了某些人的批评。例如,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言,这实际上将本国的语言限制在小范围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材料一反映了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的兴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概括现代文化传播的特点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制宪代表们对事关美国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然而,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代表们的意见却空前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
材料二: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1)材料一、二、三反映出美国通过哪些方式来巩固统治的?
(2)以上方式说明制约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制宪代表们对事关美国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然而,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代表们的意见却空前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
材料二: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1)材料一、二、三反映出美国通过哪些方式来巩固统治的?
(2)以上方式说明制约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英国冬季比较寒冷,居民家庭普遍要烧煤取暖,使烟尘排放量比平时更高。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材料二: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等。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1980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降到5天。经过5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哪些影响?
(2)伦敦从远近驰名的“雾都”到重现蓝天白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结合材料二分析,伦敦能够“去雾”的原因有哪些?
(3)针对我国今日来的雾霾天气,结合伦敦“去雾”的措施,谈谈如何才能改变“雾霾”的现状。
材料一: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英国冬季比较寒冷,居民家庭普遍要烧煤取暖,使烟尘排放量比平时更高。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材料二: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等。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1980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降到5天。经过5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哪些影响?
(2)伦敦从远近驰名的“雾都”到重现蓝天白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结合材料二分析,伦敦能够“去雾”的原因有哪些?
(3)针对我国今日来的雾霾天气,结合伦敦“去雾”的措施,谈谈如何才能改变“雾霾”的现状。
2.选择题- (共14题)
5.
资本主义因素萌芽于封建社会的母体。为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新生的资本主义需要扩大资金积累,需要原料和市场,正是这种需要带来了更直接的需要,那就是要突破个体、区域、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在“更直接的需要”推动下发生的史实是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启蒙运动 | D.罗斯福新政 |
6.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使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100年后,欧洲大陆的法国颁布了另一部文献,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了欧洲。这两部法律文献产生的共同影响
A.确立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
B.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
C.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到重要作用 |
D.以法律形式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
8.
19世纪中期,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产量达到5亿2000多吨;筑成铁路数千公里。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B.新航路的开辟 |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
D.工业革命的进行 |
9.
美国发表宣言:“我们时常提醒他们,他们的立法机关企图把无理的管辖权横加到我们的头上……但是他们却对于这种正义和血缘的呼声一直充耳不闻。因此,我们实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战即为敌;和则为友。”“他们”指
A.英国政府 | B.南方种殖园主 |
C.三国同盟 | D.日本法西斯 |
11.
“18世纪下半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了。但是西、葡宗主国却贪得无厌地从这里榨取财富……宗主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还多方限制殖民地的商业、制造业发展。”材料论述的是
A.宪章运动兴起的原因 |
B.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 |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 |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
12.
“英勇的3月18日运动,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马克思的这段话是
A.描述巴黎公社的过程 | B.分析巴黎公社的意义 |
C.总结巴黎公社的教训 | D.规划巴黎公社的措施 |
14.
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
B.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
C.美德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重点 | B.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
C.科学和技术结合 | D.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的选择同一战如出一辙。先是保持中立,然后被迫参战,加入到苏、中、英、法等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阵营中来。下列历史事件中,直接导致美国对法西斯态度发生变化的是( )
A.慕尼黑会议召开 | B.德国闪击波兰 |
C.日本偷袭珍珠港 | D.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
17.
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两位同学分别作了《走向联合的欧洲》和《日本的崛起》的专题报告。据此判断,该班同学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的名称应是
A.资本主义的确立 |
B.科技革命的影响 |
C.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 |
D.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