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陕西省宝鸡桥梁厂职工子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49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人们怎样称誉他?
(3)这位“老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的含义是什么?它首先被运用解决什么问题?
(4)目前我国哪一地区与大陆分离?我国解决该地区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2.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据此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 这次会议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这个重大历史关头而召开的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后我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贵春说
(1)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指?依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实现了建国后我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理由。
(2)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这次会议决定实行什么基本国策?
(3)这次会议以后改革开始,我党在农村逐步实行以什么为主的责任制?该责任制实行后的效果如何?
(4)城市的改革在何时全面展开,重点是什么?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哪一目标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5)综合以上的回答,写出你对材料中这次会议意义的认识?

2.选择题(共23题)

3.
1980,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A.厦门B.广州C.深圳D.上海
4.
中国现代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五四运动
5.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新”在
A. 中国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 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
7.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这段内容介绍的是土地改革的哪一历史要素(   )
A.背景B.经过C.结果D.意义
8.
(题文)中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国家采取了(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没收B.合作C.协商D.赎买
10.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A.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D.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1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实行股份制
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13.
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被恢复名誉的中共党员是
A.周恩来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叶剑英
1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B.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5.
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有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
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有
A.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
B.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道“世界屋脊”
17.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始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8.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19.
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这些旧物可以断定是()
A.建国初期B.抗美援朝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
20.

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和经度位置判断,甲地位于(  )

21.
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22.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   )
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特区姓“社”不姓“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针对提出来的。
A. 经济体制改革
B.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
C. 对外开放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4.
下列哪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5.小阳想探究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选取了两根横截面积不同、长度和材料均相同的铅笔芯a和b,如图所示连入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填空题(共1题)

26.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三大 E、中共十四大    F、中共十五大
(1)正确分析了我国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   )
(2)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   (   )
(3)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
(5)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
(6)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