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4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文物是凝固的历史,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座雄伟的建筑上有一篇碑文这样写道: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说出这是北京的哪一雄伟建筑。
(2)“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三十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何时的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
(4)“三年以来”的“人民革命”是指哪一时期?
(5)假如你站在这一雄伟建筑前,你会有哪些体会?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发展,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你依据图片,说出从图一到图三我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富裕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行图一措施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行图三措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4)结合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请你为当今民展“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2.选择题(共17题)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伟大事情,其国际意义不包括 (    )
A.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B.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①焦裕禄
②黄继光
③邓稼先
④邱少云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②④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D.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7.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8.
***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D.新中国的成立
9.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从本质上说明了  ( )
A.反革命集团不得人心B.中国人民是伟大的
C.老一辈革命家力量巨大D.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11.
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了后遗症”。这种评价告诉我们(  )
A.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B.“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所有指标
C.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失误占主导地位
D.“一五计划”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
12.
下表是1952年—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表。导致发生表格中经济成分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比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 5%
0. 7%
6. 9%
71. 8%
1956年
32. 2%
53. 49%
7. 3%
0
7. 1%
 
A.土地改革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承包责任制
13.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中华好诗词(    )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5.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中华好诗词(    )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6.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中华好诗词(    )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7.
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了(    )
20.
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B.整风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