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显地呈U字形进程。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请回答:
(1)请根据张教授的描述,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中画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2)近代中国沉沦始于什么历史事件?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
(3)1901-1920年,近代中国出现黎明曙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先后爆发,给沉沦已久的中国带来了上升的转机和希望。请分别写出这三个历史事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1)请根据张教授的描述,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中画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2)近代中国沉沦始于什么历史事件?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
(3)1901-1920年,近代中国出现黎明曙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先后爆发,给沉沦已久的中国带来了上升的转机和希望。请分别写出这三个历史事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太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14年6月5日,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日关系研讨会在日本长崎举行。中方首席委员唐家璇指出,处理中日两国这种极其复杂的关系,必须有一些双方都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邦交正常化42年来中日关系取得巨大发展,其重要基础就是恢复邦交时两国政府和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重要谅解和共识,以及《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原则精神。在他看来,就是三个词:以史为鉴、求同存异、世代友好。他表示,离开邦交正常化的原则精神,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民网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就中日双方来说,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阐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全面侵华做了怎样错误的估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全面侵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中日关系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太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14年6月5日,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日关系研讨会在日本长崎举行。中方首席委员唐家璇指出,处理中日两国这种极其复杂的关系,必须有一些双方都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邦交正常化42年来中日关系取得巨大发展,其重要基础就是恢复邦交时两国政府和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重要谅解和共识,以及《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原则精神。在他看来,就是三个词:以史为鉴、求同存异、世代友好。他表示,离开邦交正常化的原则精神,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民网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就中日双方来说,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阐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全面侵华做了怎样错误的估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全面侵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中日关系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
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说:“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请回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2)今年(201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多少年?建国之初,党是通过什么方式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
(3)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谁?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2)今年(201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多少年?建国之初,党是通过什么方式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
(3)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谁?
4.
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意图》,在左上角的图例内找出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标记,并用文字在相应的横线上注明。
(2)据图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1)观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意图》,在左上角的图例内找出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标记,并用文字在相应的横线上注明。
(2)据图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
——《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的演变》
材料二 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定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更可见潮流所至,实非任何人所得而阻止。祖国安定团结,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在大陆上的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同心戮力。……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1979卑《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三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打开了通过和平协商实现祖国统一的新局面。……1983年,(中央)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具体方案。……后来,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又提议,中国共产党争中国国民党互派代表进行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和平统一展开谈判。……在这期间,尽管受到“台独势力”的干预破坏,两岸关系还是不断改善,往来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谭文瑞《告台湾同胞书起草记》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坚持“解放台湾”这一基本方针的主要原因。
(2)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是中共对台政策的转折点。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份文件是在怎样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发布的?
(3)请根据材料三归指出,《告台湾同胞书》发布后,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来推动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4)你认为中共对台基本方针从“解放”转为“和平统一”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
——《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的演变》
材料二 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定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更可见潮流所至,实非任何人所得而阻止。祖国安定团结,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在大陆上的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同心戮力。……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1979卑《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三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打开了通过和平协商实现祖国统一的新局面。……1983年,(中央)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具体方案。……后来,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又提议,中国共产党争中国国民党互派代表进行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和平统一展开谈判。……在这期间,尽管受到“台独势力”的干预破坏,两岸关系还是不断改善,往来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谭文瑞《告台湾同胞书起草记》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坚持“解放台湾”这一基本方针的主要原因。
(2)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是中共对台政策的转折点。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份文件是在怎样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发布的?
(3)请根据材料三归指出,《告台湾同胞书》发布后,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来推动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4)你认为中共对台基本方针从“解放”转为“和平统一”有何积极作用?
2.判断题- (共1题)
6.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建设成就和良好形象。在近90年的风雨岁月中,人民军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内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生;井冈山会师,撒下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巨大动力;在抗击法西斯的烽火岁月,人民军队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成为中华艮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黄金时期,人民军队战斗力空前提升,成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倚天长剑。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人民军队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
(2)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军队的重要途径。
(5)在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民军队一直肩负着振兴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重任。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建设成就和良好形象。在近90年的风雨岁月中,人民军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内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生;井冈山会师,撒下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巨大动力;在抗击法西斯的烽火岁月,人民军队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成为中华艮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黄金时期,人民军队战斗力空前提升,成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倚天长剑。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人民军队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
(2)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军队的重要途径。
(5)在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民军队一直肩负着振兴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重任。
3.选择题- (共14题)
7.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生动而概括地表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伟大的革命斗争史实,其中第一幅为“虎门销烟”(如图)。它入选的主要原因是


A.虎门销烟把缴获的110多万千克鸦片销毁得干干净净 |
B.虎门销烟的领导者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
C.虎门销烟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彻底胜利 |
D.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
8.
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不平等条约的条款中,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的是
A.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
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
D.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
10.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B.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C.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D.对西方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
11.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活动。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最适合的线路
A.井冈山一瑞金一延安一西柏坡 | B.瑞金一遵义一吴起镇一会宁 |
C.南昌一西安一延安一沈阳 | D.南京一上海一武汉一重庆 |
12.
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进行过两次合作,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对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成果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取得的是
①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人才 ②推翻北洋军阀,完成全国统一
③台儿庄大捷 ④百团大战
①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人才 ②推翻北洋军阀,完成全国统一
③台儿庄大捷 ④百团大战
A.①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④ |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60%以上的日军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
B.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
C.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
15.
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一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七一五”政变一一国民革命失败 |
C.西安事变一一十年内战结束 |
D.中共七大召开一一***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
17.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共同纲领》 |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8.
小张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民主与法制建设 | D.国有企业改革 |
19.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主要是得益于下面哪一制度的实施
A.政治协商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社会主义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