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42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8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能否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走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鸭绿江水中。/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这个网站的主题是什么?
(2)“这一群可爱的年轻人”是指什么人?为什么说他们“可爱”?
(3)你认为这“14万”年轻人的生命牺牲得有价值吗?说出理由。
(4)你身边有这样可爱的人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下列历史照片记录了建国后农村一段时期的变革,请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图二社员在集体耕种

图三浮夸风图

四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它给我国农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图三、图四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发生在什么时期?你相信图三报道中说的吗?为什么?
(3)从历史中收获感悟,你认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选择题(共17题)

5.
想象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
D.农民各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6.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下图照片首次发表在1951年《解放军画报》第四期的扉页上,从此成为抗美援朝的标志。你知道行进中的军队名称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B.八路军
C.新四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8.
善于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说出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①开国大典②土地改革开始③抗美援朝开始④西藏和平解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
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后,***对其他中共领导人说:“我们要去北平赶考了。”这指的是(  )
A.建立和巩固新政权B.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决战
C.要和平解放西藏D.采取公务员考试办法,选拔优秀干部人才
10.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名为《永恒》的诗,是写给谁的? (  )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董存瑞 D. 刘胡兰
11.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语汇会是下列哪项(  )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美帝国主义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12.
“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歌词中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A.***B.刘少奇C.朱德D.周恩来
13.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以下名字:文革、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最可能是(  )
A.建国B.跃进C.援朝D.文革
14.
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党支部支书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你知道他说的“社”是指
A.人民公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15.
某同学准备编写“一五计划成果”小报。他找到了以下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C.武汉长江大桥
D.“铁人率队到大庆打的第一口油井──莎55井”纪念地址
16.
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
17.
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18.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筹备“新中国经济建设成果”图片展,文字说明部分如下,其中哪一句有误
A.“一五计划”各项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中共“八大”后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新兴了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
C.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D.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在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下,扭转了经济下滑局面
19.
下列词语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们语言中的是 ( )   
①上山下乡  ②互联网  ③下海  ④WTO⑤APEC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
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
下面这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其内容说明了什么?()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