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42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4

1.综合题(共2题)

1.
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诸葛亮(三国)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刘禹锡(唐)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
周怡(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张英(清)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尔。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二:晚清家训节选:
李鸿章在给子女的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张之洞在《诫子书》中说:“方今国事烦扰,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汝今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促使其形成的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家训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意识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
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被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法案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的“不应被消灭”.“改进和补充”分别指什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什么?

2.选择题(共2题)

3.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4.
二战后,西欧对美国的态度不断变化:在朝鲜战争中,西欧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1973年,西欧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2003年,西欧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欧洲中心论,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C.苏联对西欧国家的强力支持,使得他们有了强力后盾
D.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