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永清辖区初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41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第四款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
第五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三、澎湖列岛……
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这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它使日本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所没有取得的哪项特权?
(3)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是哪个条约?该条约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上述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历史启示?
2.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记录的是哪次战争出师前的誓师大会?当时广东国民政府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二反映的是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对当时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情景?该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地位?
(4)图三反映的这个历史事件与图二反映的内容有何内在联系?

2.选择题(共29题)

4.
有人说,近代一种植物引发了两场侵华战争。以下不属于这两场战争共同点的一项是
A.西方列强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两次战争侵略者都攻进了北京城
C.两次侵华战争都有英国参与
D.两次侵华战争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5.
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你认为他最可能学习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7.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

8.
19世纪后期,某将领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卫京师。”与材料相关的历事件是
A.左宗棠大败阿古柏
B.关天培镇守虎门炮台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黄海撞日舰
9.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种种特权,它像一条条屈辱的绳索,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不平等条款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10.
他是我国近代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一次海战中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国威。”这位英雄是
A.林则徐
B.李秀成
C.邓世昌
D.关天培
11.
今天起,《国殇之醒——甲午战争史实展》在南京瞻园展出,展览通过13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以及亲历甲午战争的清军将领关于战事情形的禀牍底稿等实物展示,引领观众直面120年前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争爆发于1895年
B.战争中日本进行了旅顺大屠杀
C.战后台湾人民遭受日本奴役
D.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2.
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D.义和团攻占南京
13.
1902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王大爷被迫举家搬迁,这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办工厂
C.设使馆
D.建教堂
14.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尽管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这里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
维新派与洋务派,是清朝末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时兴起的两个政治团体,他们的主张的根本区别在于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18.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提高了行政效率B.思想启蒙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19.
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创立《万国公报》
C.强学会成立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20.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的技术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1.下列有关细胞中的酶和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22.下列有关细胞中的酶和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23.下列有关细胞中的酶和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24.
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25.
“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26.
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遵义会议
27.
“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首歌谣歌颂的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的创立者是
A.邓小平
B.***
C.方志敏
D.彭德怀
28.
近日,江西新干县档案馆发现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卒业证书。下列关于这所军校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孙中山在1924年创办
B.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D.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29.
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党寄托的殷切期望,是我们党团结凝聚全国人民的伟大旗帜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C.推翻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30.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与这副写于1919年的对联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31.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路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的诗歌。“北伐的战场”主要是在(  )
A.湖南、湖北B.江西C.浙江、上海D.广州
32.
嘉兴有一艘革命红船,90年前她承载了一件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