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初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41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3)请你为上述材料拟一个恰当的主题;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洋务派如此努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此后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局面进行怎样的努力?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
(2)请你指出材料二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觉得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判断题(共1题)

4.
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己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英国和俄国。
5.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白强”的最早措施是创办民用工业。
6.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3.选择题(共12题)

5.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因“不满意”而采取的行动是(  )
A.向中国倾销鸦片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发动甲午中日战争D.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下图所指的战争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8.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汀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9.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的结果是 ( )
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回击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
10.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11.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以下属于洋务派“制器”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2.
我们说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指启什么思想之蒙?
A.封建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思想
C.资产阶级思想
D.无产阶级思想
13.
在戊戊变法期间,谭嗣同曾经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倚。”你认为这段话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情感
A.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出路
B.放弃了维新变法救国救民的理想
C.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D.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14.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1911
B.1913
C.1912
D.1927
15.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
16.
“孙中山在遗嘱内嘱咐曰:‘革命尚未彻底,同志仍需努力。’”下列对“革命尚未彻底”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胜利果实被衰世凯窃取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疯狂侵略

4.填空题(共1题)

17.
填空题:
1.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他是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给英国:《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澎湖列岛给日本。
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揭开变法序幕。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的 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