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七校初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40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9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面对外国列强的一次又一次侵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几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请根据材料二列举出两例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个条约?它的影响是什么?
2.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1)材料一中图一“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2)材料一中图二“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喊出了什么口号?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
阅读材料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1)、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4.
阅读材料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并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中“他”等由此而掀起了一次著名的什么运动?
(2)为救治“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们提出的四提倡四反对,具体指什么?
(3)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2.选择题(共19题)

5.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也由此开始。这里的此是指
A.鸦片战争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C.曾纪泽出使俄国和《伊犁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6.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B.林则徐
C.左宗棠D.邓世昌
7.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俄国得到的好处之一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其中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条约是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8.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下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英军攻陷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
9.
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他是
A.曾国藩
B.张之洞
C.左宗棠
D.李鸿章
10.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1.
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05年的是()
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
C.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
12.
“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A.《资政新篇》B.《天演论》C.《海国图志》D.“明定国是”诏书
13.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设立的_____,它是_____运动中唯一的成果。
A.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
B.京师大学堂,维新变法
C.清华大学,辛亥革命
D.北京师范大学,新文化运动
14.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15.
晚清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兴建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6.
清朝后期,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令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创办
D.光绪帝接见康有为
17.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8.
近代史上,孙中山最早关注并提出了“民生”主张。下列纲领,哪项体现了他的民生主义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9.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戊戌变法
20.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人物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魏源B.严复C.胡适D.孙中山
21.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22.
2016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1周年。那么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马路天使》
B.《定军山》
C.《渔光曲》
D.《十字街头》
23.
下列关于清末民初文化和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实行的学制
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促进了学堂的兴办,影响深远
C.《新青年》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D.《新华字典》是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