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北海市现在还完整地保留英、法、德三国原领事馆建筑,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实证,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反映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的哪些侵略战争?
(2)三则材料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条约,请依序写出三个条约名称。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4)根据三则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反映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的哪些侵略战争?
(2)三则材料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条约,请依序写出三个条约名称。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4)根据三则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请回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经济、政治、思想层面的探索,请写出具体的史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请回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经济、政治、思想层面的探索,请写出具体的史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图的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37 年7 月7 日,宛平,卢沟桥。面对强邻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宋哲元说不,蒋介石说不,全中国奋起反抗!卢沟桥上的枪声震撼了华北,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重,也胜得最扬眉吐气的对外战争就此打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得出2016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1934年工农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中的“强邻”指的是谁? 1937 年7 月7 日发生了什么事件?材料中的“胜得最扬眉吐气的对外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右图的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37 年7 月7 日,宛平,卢沟桥。面对强邻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宋哲元说不,蒋介石说不,全中国奋起反抗!卢沟桥上的枪声震撼了华北,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重,也胜得最扬眉吐气的对外战争就此打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得出2016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1934年工农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中的“强邻”指的是谁? 1937 年7 月7 日发生了什么事件?材料中的“胜得最扬眉吐气的对外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4题)
4.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B.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
C.1945年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 | D.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
7.
一部历史作品中写道:“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组建同盟会的场景 | 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场景 |
C.孙中山组建兴中会的场景 | D.袁世凯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场景 |
8.
下面的表述与下图相符合的信息是:( )

①杂志创办人是陈独秀
②杂志前期主要宣传 “民主”和“科学”思想
③杂志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杂志创办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①杂志创办人是陈独秀
②杂志前期主要宣传 “民主”和“科学”思想
③杂志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杂志创办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4.
“夜已深,人不静,家家户户闪着灯;妇女灯下做棉衣,千针万线不放松;男人碾米又磨面……天寒心里热腾腾;为打胜仗人人忙,前后拧成一股绳……”这首民谣反映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党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 B.***主席的正确指挥 |
C.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 D.战争时期解放军物质匮乏 |
15.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民主共和 | B.民主科学 | C.实业救国 | D.变法图强 |
16.
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则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B.詹天佑──京张铁路 |
C.侯德榜──师夷长技以制夷 | D.严复──“红三角”纯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