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郧西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4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piē)  取(dí)   惊(zhà)  明善睐(móu)
B.盘(jù)   忪(xīn)  形(jī)   苗助长(yà)
C.皱(xié)  郁(yī)   累(zhuì) 神采奕(yì)
D.细(xiān) 自(shàn) 分(yìng) 中流柱(dǐ)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锋烟   新颖   凄怆   大廷广众
B.雅致   邂逅   拘谨   急不瑕择
C.掌故   深谙   侧隐   溢于言表
D.践行   熙攘   镂空   局促不安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毋庸 ,十堰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 正义?
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 地从我身旁走过。
④气象工作人员每天定点 风力,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有关数据。
A.质疑   声张   泰然自若   观测
B.置疑   声张   泰然自若   观察
C.置疑   伸张   悠然自得   观测
D.质疑   伸张   悠然自得   观察
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英文竞选时的惠农承诺变成了一纸空文,民众的愤怒情绪已经到了极点。
B.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讨论。
C.这是司法机关完善冤假错案纠正程序的一个重要案例,势必使所有执法者更加严于律己,使国内类似案件昭雪有例可援
D.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实施“天蓝”“地绿”“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十堰市积极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工作。
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公里左右。
C.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有很高的收视率。
D.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
下面一段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②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与狭隘。
③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④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⑤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
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④②③C.⑤②④③①D.⑤③②①④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左传》《战国策》《史记》都是编年体史书。
C.《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这部书。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相见欢》,回答后面的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是没有话想说。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更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小题2】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潇湘(终极)
B.连月不(放晴) 沙鸥翔(群鸟停息在树上)
C.属予作文记之(把)  不己悲(因为)
D.去怀乡(国家) 巴陵状(优美)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名为“记”,但不以记叙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描写引发议论,突出主旨。
B.文章②-④段写登楼所见景物以及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受。
C.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肯定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D.文章语言上的特色是骈散结合,用散文叙事、议论,以骈句绘景。
【小题4】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政治抱负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阅读《上天种的花》,完成后面的问题。

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神仙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到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⑫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⑬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小题1】阅读文章,根据事件发展过程和示例填空:发现蘑菇、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4】选文第⑪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5】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④段“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我们对吃这种“好菜”的向往。
B.选文第⑤段“终于成熟了”中的“终于”突出我们对蘑菇成熟的期盼和蘑菇成熟后的欣喜之情。
C.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慈爱。
D.选文以“蘑菇”为线索,人物内心世界经历了惊奇欣喜、紧张喜欢、小心翼翼、满足骄傲的变化。
【小题6】选文第⑨段和第⑬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1.
阅读《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①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②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是弥足珍贵的。

③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④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⑤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⑥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小题1】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小题2】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小题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B.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小题4】有媒体评出了2018年10大网络流行语:命运共同体、教科书式、确认过眼神、锦鲤、店小二、官宣、退群、佛系、巨婴、杠精。请你从“佛系青年”和“巨婴”当中选取一个,谈谈你的理解。

5.作文(共1题)

12.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让 永驻”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两题任选一题,文体特征明显,75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