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九年级3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3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4

1.综合题(共3题)

1.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今日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有关部门决定举办一次“我爱你,东方明珠!”的主题展览活动
展示一:屈辱的历史    

(1) 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展示一的图片说说上海是在哪个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展示二:近代化的起步    

(2) 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上海开始。展示二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由谁建立的?
展示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①6月5日上海工人游行队伍 ②中共一大会址
(3) 图片①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该事件后期斗争的中心由 转移到上海。此事件中的哪一口号最能体现其性质?
(4) 图片②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意义?
展示四:外交的起点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应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邀请,对中国北京、杭州和上海进行的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尼克松到访北京期间,还在中南海与中共中央主席***会面。
(5)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两国签署并公开发表了什么文件?
展示五:开放的窗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90年开放的______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6)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摘自《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序言
(2) 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什么?
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
(3) 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周恩来在这个国际会议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四:“(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选自《尼克松回忆录》
(4) 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
(5) 材料五中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反映的是我国外交上的哪一个重大事件?
材料六: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国政府于1997年、1999年先后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6) 材料中港澳回归得益于一个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在这个构想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7)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一系列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3.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大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有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1) 李鸿章赞赏的“贵国所举”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提出)皇帝仿效亚历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
(2) 结合所学回答,后来在康有为推动下进行的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 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重大改革?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选择题(共18题)

4.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
清朝末年,杨昌浚写了一首关于玉门关的诗.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里将春风引到玉门关的大将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6.有下列8种晶体,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A.水晶  B.冰醋酸  C.白磷    D.固态氩   E.氯化铵   F.铝  G.金刚石

7.
(2015新疆乌鲁木齐)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挺进大别山D.红军长征的胜利
9.
《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们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
A.武昌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10.
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1.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召开了 ( )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一大
1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年的艰苦斗争才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
A.22年B.27年C.28年D.30年
13.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科学B.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
C.中国近代第一个教育学制—《奏定学堂章程》D.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14.
(题文)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5.
张和解出生于1951年9月,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和平解放北平B.和平解放西藏C.抗美援朝D.解放南京
16.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这是描述的什么时期的景象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7.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跃进”运动开始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19.
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
一位普通家庭中的男主人可以去参加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可以领取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古代雅典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阿拉伯
21.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