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垣曲县华峰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3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4/23

1.综合题(共4题)

1.
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是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材料三:“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请写出漫画中被割占地区回归祖国后,我国在该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哪些“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3)、材料三中的“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是指什么?这扇“窗”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4)、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制定的措施是什么?列举一例这一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⑵阅读材料二,指出在“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的指引下,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了哪些弯路?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影响?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举办一次“新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展”活动。请你也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搜集资料

⑴历史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展板一和展板二的呈现方式外,你还知道哪些?试再列举两例。
⑵展板一中的“鼓舞人心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⑶请你为展板三添加两个典型事例。
⑷请你为展板四设计一个主题并列举两个典型事例。
任务二  解决问题
⑸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用史实阐明观点: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繁荣。(要求:史论结合)
任务三  思考感悟
⑹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应如何继续?
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觞。
——《国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请回答:
(1)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3)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2.选择题(共14题)

5.
古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西安,让我们联想到70多年前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北京,让我们想起了60多年前***在天安门城楼宣告( )
A.新中国诞生B.国民党政权垮台C.抗日战争的胜利D.中国共产党成立
6.
***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
A.百团大战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D.抗美援朝战争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8.
下表是1953-1957年我国在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10.
读“稷山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我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 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些地区实施了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制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享受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 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 先后落实的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D. 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
1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4.
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下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作为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
15.
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A.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洗雪耻辱﹣﹣港澳回归
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16.
“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
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7.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D.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18.
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3.填空题(共1题)

19.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位伟人
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孙中山
三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①
    ②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领导,使中国人富起来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