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第四次段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33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会议”作出的影响最深远的决策是什么?
(3)请概括以上两次会议的共同点。(回答两点)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措施的推行?这一措施为什么能成功?
(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是哪些省份?据材料二,说出经济特区区位选择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欧洲统一的呼声。
材料三  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以上三段材料均摘自《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回答两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欧洲政治家们发出欧洲统一呼声的原因?(回答两点)  
(3)据材料三中的欧洲共同体改名后的称呼是什么?欧洲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美国有什么不同?(回答两点)

2.判断题(共3题)

4.
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这一现象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情况。(  )
5.
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陆地的远程大炮、空中的飞机、海上的战舰展开了全面和立体的厮杀。这种场景最先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
6.
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调节与控制工业生产、整顿银行、补贴农业等一系列措施来摆脱经济危机。这些措施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

3.选择题(共7题)

7.
这个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谈判达成,而是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9.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中共一大、秋收起义B.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C.南昌起义、中共一大D.五四运动、武昌起义
10.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大规模建设的重点”。据此,我国开始实施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11.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是由于(   )
A.罗马共和国崛起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的兴起D.殖民扩张活动
12.
“世界近代史上风云人物的他,在革命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产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文中的“他”是( )
A.克伦威尔B.华盛顿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
13.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船、火车B.汽船、汽车C.汽车、飞机D.火车、飞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