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调整,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感悟历史)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言之有理即可)2016年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寻探索之路)
材料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
(3)材料三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项目、国家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读图,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经济特区发挥怎样的作用?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 (共22题)
①西藏的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③ |
B.③①④② |
C.③④①② |
D.④③②① |
A. 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 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雷锋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成立人民公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A. 公私合营
B. 参加合作社
C. 参加人民公社
D. 走集体化道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C.一届全国人大 | D.中共八大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轻工业
A.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B.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大搞个人崇拜,神化领袖
A.开放港口城市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C.浦东的开发开放 |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①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产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B.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C.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国有企业改革 |
D.对外开放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