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市第四十五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3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综合题(共3题)

1.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被迫开放、主动开放、日益开放几个发展阶段。

(1)读上图,归纳中国近现代两次对外开放初期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特点。既是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里?经济特区最为典型的是哪里?
(2)我国如今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改革开放是什么时候哪一次会议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4)简要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答出两项即可)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材料三:我们已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
(3)材料三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渊源于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这一时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3分)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4)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丁>甲>丙>乙D.乙>丁>丙>甲

2.选择题(共14题)

4.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5.
新中国成立后,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6.
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7.
下列节日与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事件有关的是:(    )
A.端午节B.青年节C.建军节D.国庆节
8.
黔南的张大爷今年80多岁了,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爷爷过去的事情”,其中不可信的事情是(  )
A.建国初期他家分得5亩地
B.他把家里做饭的铁锅捐出来炼铁
C.他是人民大会堂建筑队队员之一
D.1958年他办了一个养鸡场发财了
9.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0.
以下所列“文化大革命”史实,与题目不相符的是(   )
A.“二月逆流”B.粉碎“四人帮”C.中共七大D.“九一三”事件
11.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发展轻工业为主B.目的是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D.为以后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大改造对象的是( )
A. 工业     B. 农业 C. 手工业 D. 资本主义工商业
13.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1949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4.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来的解放军好战士是指:( )
A.黄继光B.邱少云C.王进喜D.雷锋
15.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B.珠海C.汕头D.海南省
16.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17.下面哪几个分数能在直线上用同一点表示,请圈出这几个分数,并画出这一点。

13142838312924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