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3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6

1.综合题(共5题)

1.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革命史》何沁、罗正楷主编
请回答:
(1)1840年后,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史阶段。那么,此阶段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2)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哪些不平等条约?(答出其中任意三项即可)
(3)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你认为当时的清政府在爱国人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面对列强的一步步侵略和清朝统治的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者学生,你会怎么做?
2.
实验中学八年级二班的同学准备召开一次反映“中日关系”的主题班会。他们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帮助他们整理一下,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时间
双边贸易额(亿元)
人员往来(万人)
友好城市(对)
1972年
11
——
0
2006年
2073
480
233
 
(1)日本从1894年开始通过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这段历史随着 (写出时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结束。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4)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个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3.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近代化探索。
(1)请完成下面的近代化运动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四场近代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4.
近日,某校组织同学们观看电影《我的长征》。《我的长征》以一个普通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前后贯穿了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其视点和命运来折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属于东方的神话之旅。
请回答:
(1)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2)小明同学在看完电影后,绘制了一幅红军长征示意图,可是他漏填了红军长征中的几个关键地点,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吗?(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出正确的地名)

(3)配合电影内容,有的同学对***的诗词《长征》进行了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①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红军长征之“难”,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④发扬“长征精神”成为新时代的呼唤。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3)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你能做些什么?

2.选择题(共8题)

6.
某班级召开的历史故事会上,一位同学讲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诗句赞颂的是()
A.关天培B.左宗棠C.邓世昌D.林则徐
7.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8.
据《山西地域文化》记载,胡聘之任山西巡抚期间,1892年在太原三桥街兴建火柴局,生产“牴羊”牌火柴,这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他又办太原机器局,设山西商局,兴建正太铁路(太原到河北正定柳堡)。从这段材料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胡聘之在太原兴建的火柴局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
B.胡聘之对山西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C.太原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D.山西的近代工业在全国起步最早
9.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0.
如下图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1.
近代上海的一首竹枝词写道:“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这首竹枝词反映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生活的内容是( )
A.星期工作制的实行B.大众传媒的流行
C.西方饮食文化的传人D.民众服饰的多样化
12.
1899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车试工,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A.《万国公报》B.《民报》
C.《新青年》D.《申报》
13.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发展教育B.重视国防
C.实业救国D.民主共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